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广正发 8月28日下午,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与争议解决服务发展前景展望论坛在广州举办。
本次论坛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5)”的4个平行论坛之一,以“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与争议解决服务发展前景展望”为主题,深入探讨全球化与复杂经贸新格局下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商提升我国争议解决服务国际化水平与公信力的创新路径,论坛由广州仲裁委员会承办。
论坛现场。通讯员供图
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亮主持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别法研究室副主任、司法部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毛晓飞作点评发言。广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孙太平出席论坛。
论坛上,举行了广州体育商事仲裁院揭牌仪式、广州“城市合伙人”计划支持单位授牌仪式。
广州仲裁委员会发布了《广州仲裁委员会关于开展体育商事仲裁的十条举措》和《广州仲裁委员会关于数智仲裁的立场文件暨人工智能运用于争议解决的推荐指引》。
《广州仲裁委员会关于开展体育商事仲裁的十条举措》以专业化仲裁队伍、国际化程序设计、一体化多元衔接,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赛事、转会、赞助等涉体育纠纷提供“广州标准”,助力打造面向世界的体育仲裁先行地。
《广州仲裁委员会关于数智仲裁的立场文件暨人工智能运用于争议解决的推荐指引》把区块链存证、大模型辅助审理、智能裁决生成写入制度轨道,为仲裁插上“数字引擎”。
“论坛提供了许多创新、前沿的成果,这份《指引》是首个数智仲裁立场文件与AI指引,这些可落地、可操作的成果,对未来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广州仲裁委员会主任王天喜说。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仲裁研究院院长、美国法研究院院长孔庆江,广州市贸促会党组成员、中国国际商会广州商会副会长曾尚忠,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澳门法学协进会会长李焕江,广州仲裁委员会国际航运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董事会荣誉主席王敬分别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发展和构建法治大湾区作主旨演讲。
圆桌讨论环节,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法律智能实验室主任刘凯,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二秀,广东启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慕清,日本立教大学法学院教授Yoshihisa HAYAKAWA,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海运学院教授Onur Sabri Durak围绕塑造争议解决服务的未来力量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别法研究室副主任、司法部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毛晓飞点评发言时表示,广仲在今年年初刚完成了体制机制改革,非常高兴能够见证广仲在改革的元年就发布了一系列重磅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广仲坚持首创精神,坚持专业化道路,坚持数值赋能引领,积极为国际仲裁贡献“中国的经验”和“中国的制度”,持续不断地打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决心和信心。
省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境内外仲裁机构专家及仲裁员、高校法学专家学者、涉外法律专家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