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混流曾致东莞一河渠黑臭,记者回访:当地整治后恢复正常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08-29 15:56

今年6月底,东莞东坑农业园部分河渠水体发黑发臭的问题引发市民关注。记者当时实地走访发现,东坑农业园作为平日市民时常游玩的去处,园区内部分河渠的水体却呈黑灰色,伴有漂浮物和异味,还滋生蚊虫。东坑镇相关部门对此回应南都N视频称,污染主要源于雨污混流及水体流动性不足,已采取清淤、补水等措施,后续将计划推进管网改造和活水补给工程,以改善水质。8月底,记者再度回访农业园发现,此前存在黑臭的河渠水体已完成整治,恢复正常。

现象:农业园河渠水体呈黑色

今年6月,有市民在东莞阳光问政平台上反映,东坑农业园部分水域严重污染,每隔一段时间排出墨水一样的污水,该市民还附有河水呈墨黑色的照片。

6月25日,根据问政平台的投诉线索,记者来到位于寒溪河旁的东坑农业园实地走访。从东门入园后,往园区北二门方向行走,可见人行步道,步道其中一侧是一条目测两米至三米宽的河渠,渠内水体呈黑色,未见明显流动,水面除枯枝落叶外有大量漂浮物,散发轻微臭味,该河渠有近百米水体均呈此异样,还滋生了大量蚊虫,记者稍微靠近便频繁遭到蚊虫叮咬。

图片

治理前,农业园北渠部分水体情况恶劣。

此外,记者还发现,从农业园东门入园后可见一条贯穿整个园区的河道,该河道水体主要呈绿色,而在河道的初始端设有小堤坝,将河道的主要水体与初始端的水体区隔,初始端的水体呈浑浊的黑灰色,与堤坝另一侧的绿色水体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

农业园内炭步排渠起点段堤坝两侧水体有明显差异。

根据东坑农业园简介,该园连接镇内6条村的半埔田半丘陵区域。2006年开始动工建设,由东莞市东农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开发,2010年10月开园启用。园内有著名的滩美湖,并设置了绿道和自行车道,平日吸引众多当地市民朋友前去游玩和休闲运动。

成因:雨污混合溢流、水体自净能力差

南都N视频记者从东坑镇方面了解到,从东门入园后往北二门方向的黑色水体河渠区域,称为北渠;从东门入园后所见的黑灰色水体区域,称为炭步排渠起点段。两者的水流均连通坑美排渠。

图片

东坑农业园。来源:东坑发布

污水问题正是出在坑美排渠。根据东坑镇方面的说法,雨水量大时,雨水进入污水管网后形成雨水污水混合溢流,排入炭步排渠起点段,再通过炭步排渠起点段右侧涵管排往北渠。

7月初,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东坑分局回应称,东坑镇于今年5月已掌握农业园东门炭步排渠起点段水体黑臭的情况。污水主要来源于汛期雨水较大时,大量雨水通过上游的坑美村片区部分合流管截流井流入污水管,导致污水管水位高涨,然后混流的雨水污水溢流出河涌。因坑美存在较多旧民房,无法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目前仍然保留部分截流形式的合流管。

东坑镇水务工程运营中心也就北渠水体呈黑色的情况向南都N视频介绍,北渠渠面水体较小,水面窄,水体缺乏流动性、自净能力差,无法通过自净能力恢复。左侧为花木场,水体与北渠连通,日常北渠水位高会向花木场倒灌,水位低时花木场内水体向北渠排出,由于花木场内树木、枯枝落叶较多,且水面被植被遮挡,多年浸泡树木等导致其内部水体呈黑色。

治理:整改污水管网、增加活水补给

当地将作何治理?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东坑分局表示,通过东坑镇相关部门多次现场调研及排查,初步定制了解决方案:一是完善坑美排渠起点截流井的关闭,减少汛期雨季雨水入污水管情况,主要是通过整改海伦堡松湖湾小区内管网错乱接及加强上游坑美村已建污水管网截流井日常疏通清理,避免堵塞导致污水溢流,从而关闭截流井。

图片

工作人员开展整治工作。

该局还提到,因早期用于坑美排渠补水的坑美临时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已于2024年底停止运营后,东坑镇于5月份已实施炭步排渠补水至坑美排渠工程,通过持续对坑美排渠进行补水来达到补水至北渠形成活水补充。由于炭步排渠水量限制,补水后水体虽有改善,但仍不理想,河涌长期保持低水位,造成流动性不足且底泥易上浮。故此,东坑镇计划推进农业园片区-坑美排渠补水工程,通过新建提升泵设备和铺设管道,利用提升泵和原有一体化污水处理补水管引入寒溪河水源,对坑美排渠实施补水,增加活水量补给,项目已纳入镇防洪排涝规划实施计划,目前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及资金申报。

在整治情况和后续计划上,东坑镇水务工程运营中心表示,水务中心5月份完成对北渠清淤疏浚,整体河床降低,通过清淤疏浚消除底部大部分的污染物。接下来将对北渠沿河排水渠加装拍门或其他阻水装置,防止其他污染源进入,保障晴天无污水排入。

图片

治理后的北渠,水体已恢复正常。

8月底,记者再度回访农业园发现,此前存在黑臭的河渠水体已完成整治,恢复正常,水体可见流动。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嘉丰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