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回眸百年羊城体育,部分珍贵档案首度公开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08-29 17:26

一段穿越百年的体育记忆,见证城市能级的跃迁。广州市档案馆用文书、声像、实物档案多维展陈,勾勒出广州体育事业从星火初燃到湾区共融的壮阔历程,解码体育如何成为广州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城市更新的催化剂、湾区融合的黏合剂。

8月29日上午,“羊城体育 百年回眸——广州大型体育赛事记忆展”在广州市档案馆正式开幕。展览由广州市档案馆联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广州市体育局共同主办,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广州市音像资料馆)、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联合承办,以四大篇章、百余件珍贵档案,立体呈现广州体育百年历程。

四大篇章叙述百年体育,重现广州体育记忆脉络

展览以时间为轴,划分为四大篇章,系统梳理了体育如何从星星之火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和活力引擎。

“星火初燃·启新篇(1906—1949)”带领观众回到广州近代体育的起源时刻。1906年,首届广东省大运动会在广州东较场举办,比全国首届全运会还早4年。

“夯基筑台·兴体魄(1949—1978)”则见证了新中国初期广州体育的体系化发展。越秀山体育场从一片荒地变为城市体育中心,广州市第一届运动会万人参与,盛况空前。

“赛事筑城·创辉煌(1979—2012)”是广州以赛兴城的黄金时期。从六运会到九运会,从省港杯到亚运会,体育成为城市更新的催化剂。

图片

展览现场

“湾区共融·绘新卷(2012—2025)”聚焦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展现广州携手港澳共建湾区体育新生态的宏伟蓝图。

每一篇章不仅呈现赛事本身,更聚焦体育与城市发展、时代变迁的深层关联,带领观众走进一段有血有肉的城市集体记忆。

百年档案首次公开,见证百年前的广州体育史

展览最大亮点在于部分珍贵档案的首度公开:《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大会章程》、东较场工程设计图纸……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

清末广州夏葛女子医学院学生打篮球、岭南学堂长辫男生踢足球的老照片,生动记录了新旧文化碰撞的瞬间,将观众拉回历史现场。尤其是1947年《田径赛及全能最高记录》档案,清晰标注了当时全国男子百米10秒7、万米34分01秒等成绩,让人窥见早期中国竞技体育的艰辛与追求。

1927年《广东省政府关于创立人民体育场案仰广州市政厅核办的令》,清晰记载了当时提出要分设“男童游戏场、妇女运动场”的先进理念,展现出广州在体育公平与包容上的早期探索。

图片

图片

广东省政府关于创立人民体育场案仰广州市政厅核办的令 1927年3月1日(广州市档案馆藏)

从《广东省番禺县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运会棋类、男足男篮决赛工作总结》记录了全国首个县级体育中心的诞生由来,霍英东先生关心家乡体育馆场建设,主动捐资建设番禺区体育场馆,番禺区为表彰霍英东关心家乡四化建设精神,将场馆定名为《英东体育馆》《英东体育场》。

从东较场到天河体育中心,场馆变迁见证城市发展

展览用丰富史料呈现广州体育场馆的演进历程。被称为“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的广州东较场,其兴建历程通过一系列珍贵档案得以完整呈现。1916年12月,广东省长朱庆澜报请孙中山拨“东较场”兴建公共体育场获批准。《建筑东较场公共运动场工程合同》和设计图纸,记录了这座“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的诞生历程。

1267x964_68b12772accb1.jpg?X-Amz-Content

1265x911_68b12772ac9dc.jpg?X-Amz-Content

建筑东较场公共运动场工程合同 1937年7月21日(广州市档案馆藏)

越秀山体育场的前世今生同样引人注目。从20世纪30年代的泥地足球场,到1950年改建为可容纳4万余观众的市级综合性体育场,一系列历史照片记录了这段激情岁月。

1987年六运会催生天河体育中心,城市“东进”齿轮由此转动。展陈中的《建设第六届全运会广州体育场地计划任务书》明确写道:“兴建体育中心对搞好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

赛事赋能城市,从六运会到亚运会的能级跃升

展览深刻阐释了体育盛会与提升广州城市活力与城市能级的深层关联,1987年以承办六运会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契机,调整广州行政区划,推动天河区成立及广州城市与社会建设进程,以天河体育中心为核心的新城市空间悄然开启。

《第六届全运会广州赛区工作总结》记载:“广州市投资两亿多建设天河体育中心,还拿出两亿多搞市政建设。”

2001年,广州为承办九运会,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空间,新建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推动了天河区东部地区发展,实现广州城市空间进一步东进。

2010年亚运会更是里程碑,《“亚运城市”——广州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城市规划建设纲要》清晰表明,广州借亚运之机构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空间格局。

广州在“亚运”年迎来了城市蝶变的全方位惊喜,珠江新城崛起、新中轴线形成,城市面貌发生巨变,亚运催生新城市中轴线,点燃城市新梦想。

体育基因深植城市,档案活化为未来赋能

展览第四篇章聚焦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展会详细介绍了赛事文化体系:主题口号“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会徽“同心礼花”、奖牌“同心跃”与“同心暖”等。展览还详细介绍了广州赛区场馆改造亮点,从奥体中心“城馆一体”到越秀山体育场“体育魂、岭南味、国际范”的改造原则,彰显广州筹备工作的精心与创新。

据广州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迪。从陈彦成为首位国际体育金牌得主,到戚烈云打破游泳世界纪录;从省港杯的破冰意义到马拉松的全民狂欢,体育精神已深植广州城市基因。

展览现场,老一辈指着老照片回忆往昔,年轻人在新潮的互动装置前打卡留念。体育的记忆在档案中“活”了起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市民可前往广州市档案馆三楼展厅免费参观,寻找属于自己的体育记忆,在这场体育与城市的对话中,读懂广州百年奋进史,感受十五运会临近的脚步。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温欣 通讯员陈闽芳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