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情况如何?报告:带动近7万家生态主体

南都N视频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5-08-29 16:59

20余个省市区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当前国内可信数据空间正从概念验证加速迈向实践落地的新阶段。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贵州省贵阳市开幕。在“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上,《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其中系统梳理了我国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态势、推进路径和创新模式。

据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去年11月,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 年) 》,明确到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技术、生态、标准、安全等体系取得突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当天,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对报告进行解读。据介绍,自上述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全国可信数据空间发展提速,龙头企业、地方数据集团、专业服务机构、科研创新平台等各类主体积极开展布局。

2025年,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并确定了首批63个试点项目。报告对试点总体情况进行梳理,称试点项目正在积极拓展900多个应用场景,服务国民经济32个行业大类,预计带动近7万家市场主体参与,创新规则机制458项,公共数据资源平均覆盖率约40%,初步形成涵盖数据资源、应用、服务、技术、安全、基础设施等六类数据企业的协同网络。

图片

报告数据。

据悉,近7万家市场主体中,37%为数据资源企业、38.3%为数据应用企业,数据服务企业占比6.4%,还有18.3%为提供数据安全、数据技术、数据基础设的技术服务方。

报告提到了两大创新:一些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数据集团探索成立数据空间专业化运营公司,向数据服务商转型;同时新型数据服务企业持续涌现,数据托管、经纪、认证等新业态数据服务商兴起,发展联盟、创新联合体等新型组织发展壮大。

报告还总结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亮点。一大亮点是,促进关键领域数据资源开放供给,助力人工智能发展。可信数据空间通过构建多主体价值共创的规则体系,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加速开放共享数据资源。在卫星遥感、交通物流、装备制造、汽车等14个领域形成570多个高质量数据集,为AI大模型训练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数据燃料”。

报告认为,可信数据空间将催生重点领域高质量数据集,驱动医药、汽车、装备、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垂直大模型。

总体上,可信数据空间处于发展初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报告指出,如何建立市场化的长效运营机制,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突破数据共享障碍,实现数据资源充分有效流通;如何建立规则和技术保障、选取合适对象,实现数据空间互联互通,仍需多方主体协同合作,持续探索。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李玲 黄莉玲 发自贵阳

编辑:黄莉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5数博会专题报道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