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办、国办官宣针对0-3周岁婴幼儿每年发放3600元的育儿补贴后,近日,部分妈妈反映收到了“婴幼儿补贴系统试用”的通知,并期待补贴的钱早日到账。
平均每月300元的育儿补贴不仅是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而且成为了一种催生理由。然而,现实中部分育龄女性面临着更多的现实担忧。
生育究竟要付出多少成本?如何打破女性对生育的迟疑?为探本究原,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来自一二线城市和县城的5位年轻妈妈,发现生育成本因所在地、工作、个人身体健康情况、价值观而产生差异,在有些支出项目上,差异甚至非常大。而比起经济成本,妈妈们所要面临的职场竞争、家庭关系变化、精神压力等则成为育龄女性着重考虑的隐性成本和机会成本。“生育不只是妈妈的事情”也正在被社会所呼吁。
湖北省宜昌市的居民带着孩子在位于西陵区锦绣社区的“爱在开端:0-6岁科学育儿社区家庭支持”项目点参加亲子活动。该项目致力于提高家庭养育能力,提升看护人的科学育儿技能,并为幼儿带来从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
从女性怀孕起的那一刻,生育支出便开始了。从5位受访者的情况来看,从产检到分娩的费用因城而异、因人而异。
现家住天津的张女士说:“我家老二在河北县城里生的,具体的账没有算过,当时应该就花了800元。”
在二线城市山西太原,市民周女士则表示:“产检和分娩的费用总计1万多元,当时要了单间病房,而且是剖腹产手术,不过医保能报销一部分,总体算下来花了三四千元是有的。”
家住一线城市北京的小远(化名)产检和分娩的成本则相对较高,因为其身体原因,选择了私立医院,全程有麻醉师帮助其无痛分娩,并且其丈夫可以陪伴在左右,这部分支出大概有8万元。能够减轻生育的疼痛感,在小远看来,花上8万元也是值得的。
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生育成本继续向上累积。周女士回忆道,孩子0-3岁期间,尤其是第一年,奶粉和纸尿裤的花费占了大头。她说:“奶粉有高档一点的,也有低档一点的,纸尿裤也有好有坏。我家孩子对乳蛋白过敏,只能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一个月奶粉的支出就得3000元左右。后来随着孩子慢慢适应之后,再换成普通的奶粉,便宜一些,喂到一岁多孩子就断奶了。纸尿裤一天四五片,不同品牌价格也不一样。”
“除了吃喝拉撒必要的支出,0-3岁后期,孩子的衣服、玩具、绘本,甚至一些早教课,只要周围有人讨论了,作为妈妈就有消费的冲动。”来自一位县城的年轻妈妈小严(化名)说,不过总体下来,小严的体验是生娃养娃花不了太多钱。
“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这是采访中出现的一句高频语录。
由于个体差异,生育成本难以给出统一的测算结果。去年,育娲专家团队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以下简称《报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有关全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以及各种物价来估算各种育儿费用。
《报告》指出,生育成本需要分阶段看,首先是怀孕期间的成本,包括办卡建档、营养品、产前检查费用以及备孕用品,估算平均支出为1万元左右。
其次是分娩和坐月子费用,包括住院费用、顺产或剖腹产费用,以及部分产妇采用无痛分娩。这项费用的高标准和低标准相差很大,估算平均支出为1.5万元。如果产后需要去月子中心,则费用更高。
0-2岁婴幼儿的养育成本,假设0-2岁婴幼儿与人均消费支出相同,则平均每年为24538元。
如果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报告》测算,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约为66.7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约为36.5万元。从31个省份来看,上海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最高,平均需100多万元;其次是北京,约94万元。而这些估算的成本上不包括有关户口、人情往来等非消费性支出。
2月20日,在日照市东港区知子树托幼园,老师和家长在陪伴孩子做亲子游戏。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生育不只是妈妈的事情”
有受访者谈到,经济支出还是生育中最微小的一个因素。因为除了直接的财务支出,生育的女性还要付出额外的机会成本和隐性成本。
在婴幼儿阶段,往往需要女性付出更多的时间。张女士说:“我生老大的时候,天津的产假是158天,休产假期间没有工资全靠生育津贴,当时发了28000元。这和我平时的工资收入比,是低的。”
“孩子需要陪伴,我需要花一些本该工作的时间给孩子。育儿也非常耗精力,孩子前几个月,都要夜里起来喂奶,一开始平均两个小时起一次,再后来平均三四个小时喂一次奶。”一位来自北京的妈妈说道。
有研究显示,养育孩子会导致女性有报酬工作时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孩子4岁前。相比之下,中国男性的有报酬工作时间在成为父亲后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孩子0岁至3岁时,女性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分别减少15小时、12.5小时、5小时、7小时。女性照料孩子0-4岁减少的工作时间合计为2106小时。如果按每小时工资30元计算,孩子在4岁时,女性减少的工作时间的成本约6.3万元。另外,综合多篇论文的研究数据,在中国,每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12%-17%。另外,女性工资率下降的幅度,随数据年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值得关注的是,女性生育后的心理负担、精神压力则是无法估量和测算的。
有的妈妈表示,无法兼顾生活与工作,最后只能两边都做到及格。有的妈妈则表示,生育后,自己仿佛变成了一座孤岛,对变化的自己感到陌生,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甚至会不被理解。
周女士表示,当前社会对女性的要求颇高,既需要女性对社会有贡献,要有自己的事业,但又要求女性兼顾好自己的家庭。这让很多尤其是在城市中工作的女性倍感压力。
因此,社会正在呼吁“生育不只是妈妈的事情”。
志愿者在湖北宜昌市西陵区锦绣社区项目点带领当地居民和孩子们进行亲子活动。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专家建议提供男女平等的产假和育儿假
生育需要支持。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
平均每月300元的育儿补贴,力度如何?根据受访者的讲述,奶粉和纸尿裤是育儿前期阶段日常且主要支出。南都N视频记者发现,一罐普通品牌、800g左右的婴幼儿奶粉价格在300元左右;一包含68片的Babycare纸尿裤为199元,按照每天4片的用量,300元大概能覆盖婴幼儿不到1个月的纸尿裤支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茅倬彦对媒体表示,现金补贴虽然不能完全覆盖育儿成本,但可以在关键阶段起到托底作用,减轻年轻家庭抚养焦虑。
另外,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中低收入家庭对经济补贴的敏感度更高,补贴的效果更为显著。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女性生育后所需的精神支撑也至关重要。
来自成都的新晋宝爸阿杜(化名)介绍说:“妻子在生育后确实会变得更敏感,作为男性,孩子刚出生时也会有些情绪,感觉事情特别多。我以前是个爱自由的人,喜欢和朋友聚聚,但现在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和家庭上,我也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家务,尽量满足妻子的一些诉求。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
“生育后,家庭上的支持十分重要,你甚至需要一个养娃‘团队’。”小远说。
尽管生育要付出很多代价,但受访者均表示,拥抱孩子的那一刻,她们感到无比幸福。而且她们还劝说道,如果有生育的打算,还是要早点生育,否则身体和精力可能会跟不上。
提及早生晚生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当前高龄产妇日益增多,许多适龄生育女性一拖再拖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生育后得不到良好的支持,这既有对经济支出的顾虑,也有对工作被替代的担心,还有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和迷茫。
如何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曾有多位专家建议,提供男女平等的产假和育儿假,减轻女性在就业市场受到的性别歧视。
另外,社会也在呼吁给予良好的托育支持。值得关注的是,就在8月29日国家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将在“十五五”时期,推动各地方以城市为单元编制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引导力度,为养育孩子的家庭提供更多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行可持续的普惠托育服务,切实减轻家庭育幼负担。
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在此前的一场国新办发布会上所言,生育支持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等。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依旧任重道远。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