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有关于香港影视作品的专属记忆,可能是武侠剧的快意恩仇,也可能是警匪剧的正邪对决……而那些回归港剧叙事中淳朴温暖的人情味的作品,往往也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由TVB制作出品的中医题材剧《侠医》官宣定档,9月1日起逢周一至周五20:30于TVB翡翠台播出,内地观众可通过埋堆堆APP观看。该剧由陈萍监制,麦世龙、黎倩仪担任编审,陈豪、张曦雯、刘佩玥、马贯东、丁子朗、谭凯琪、郑子诚、郭柏妍、游嘉欣等主演。
《侠医》讲述了中医兼活络油公司创始人凌为民(陈豪 饰)与地产经纪罗颖琛(张曦雯 饰)在机缘巧合下相遇相识,二人灵魂契合、并肩作战,互相打开对方的心结,并与凌为民的表弟邓世铿(丁子朗 饰)斗智斗勇,最终收获成功、浪漫相爱的故事。
聚焦“港味”叙事,传递最亲切温暖的烟火气
《侠医》以港味烟火为壳,中医人文为核,致力于打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港味治愈系”中医题材剧集。剧里陈豪和张曦雯饰演的角色与邻里街坊打成一片,不乏一些一起吃饭、互相照顾的温馨场景,充满市井烟火气。二人角色各自的家庭关系和氛围也令人动容,回归港剧叙事中淳朴温暖的人情,意在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作为一部中医题材剧,为了呈现剧集的宗旨——“治病必求治本,救人必先救心”,主演陈豪在开拍前认真学习了中医推拿和穴位按摩等专业技术。此外,剧组还认真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不时在剧集中通过主角凌为民之口讲解各种中医小知识。每一集的结尾,还会播出名为“治病必求治本”的医学小视频,请艺人来示范如何解决生活上的大小奇难杂症,呈现生动的医学典籍范本。
呈现“大坑夜舞火龙”震憾场面,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除了中医主题、侠义精神及坚守信念的重要性,《侠医》还展现了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
剧集的重要场口,在深水埗一栋有近百年历史的骑楼建筑中取景,它体现了广式骑楼的独特文化特色。这栋唐楼于1930年代建成,拥有长方体骑楼柱,为行人提供遮阳挡雨的功能,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除此之外,在首集播出的“大坑夜舞火龙”场面,更是力求尽善尽美还原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陈豪誉为“港剧史上重要的重头戏”之一舞火龙,动用了超过200名台前幕后及大坑舞火龙团队派出的义工,以四部摄影机、三部Steadicam稳定器及无人机进行拍摄,并于半夜时分封了数条街道进行拍摄,场面相当震憾。为了完美还原这项极富特色的传统习俗文化,剧组及演员事前花了大量时间彩排,男主角陈豪舞动的火龙及马贯东舞动的龙珠,上面每一支香均由工作人员现场逐支点燃并插入;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剧组前后换了八至九次香。在拍摄时,陈豪努力举起龙头舞动,用力到脸部红透,但他仍然面不改色继续完成戏份,十分敬业。
侠行江湖,医者济世;信念为本,以心助人。《侠医》将于9月1日起首播,在快节奏、强叙事的新港剧之外,它将传递一份温暖悠长的“港味”记忆。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蔡丽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