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日公布,意见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的表述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在重磅文件中明确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考虑到民间一直对此诉求强烈,外界期待接下来有更细化政策支持,让这种老旧住房更新模式真正落地、遍地开花。
同住一栋楼,房子老旧了,一起合力翻新,这种想法很容易理解。在朴素的观念中,老旧房子要翻新,只要联系好邻居,成本分摊,大家一致同意把事做了就好。这种模式以较低的成本换新房,何乐而不为?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就是这么做的,此前各地都不乏这种探索,不过,成功案例极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障碍。
问题有很多,比如,改造过程成本如何分担,采取何种方式推进,如何分工,一旦发生纠纷如何化解,这些专业的问题业主们聚在一起很难彻底解决。所以,目前成功的案例中,经验至少包括两点:业主里面有高人,大家都很热心。而这还只是基础条件,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很难复制。
不同的案例呈现的障碍有所不同。早在2023年,南京就诞生了国内首个“自拆自建房”,这个由产权人自筹资金进行危房翻建的项目,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业主才最终拿到房产证。这个案例可谓一波三折,2014年,业主申请由产权人自筹资金原地翻建,但直到2019年9月,《南京市城市危险房屋消险治理专项工作方案》出台,政策障碍才消除,翻新工作得以推进。而之所以最终如愿,当地财政、城管、公安、建设等多个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支持,打造典型的意味非常强烈。
而在成都的案例中,当地某老小区同样探索“自拆自建”,结果障碍重重:好不容易等到了政策支持,但“‘自拆自建’需要业主同意率达到100%,政府才能出规划”的要求,让项目推进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媒体报道提到,业主也出现诸多担心——没有利润空间,有没有施工方愿意接手?如果施工方不靠谱,烂尾了怎么办?鉴于此,有的业主明确表示,政府出面保障才会同意。
广州也有小区作出类似探索并获得成功。今年初,广东首个由业主“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正式完成验收,并顺利交房交证。结合各地经验,广州蹚出了一条新路子:在大包大揽的政府主导和市场买单的开发商主导之间,找到另一条路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激发居民自我改造的积极性。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花都区政府部门推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于一些资金比较紧张的家庭,政府方面联系银行予以低息贷款支持。同时,政府进行适当资金激励。
障碍不可忽视,但期待亦相当浓烈。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模式中,要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既能够引导和支持居民自主更新,又能够保障整个过程的合法和公正。在经历了多年探索后,各地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其中的困难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中央层面表态支持的背景下,期待形成更多可复制的经验,让更多居民从中受惠。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