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4亿元、共30个教学班,深圳又一座高中新校园亮相!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8-30 19:15

深圳又一座高中新校园亮相,共有30个教学班!8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简称“北师大南山附校”)举行了迎新家长会,在全体高一年级教师、新生和家长见证下,正式揭开了这座投资4亿元建设的高中新校园的神秘面纱。新生刚走进新校区便被阳光下的山海景观所吸引,当体验到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后,惊喜更是溢于言表,许多同学感慨:“这条件,远超想象!”

7008x4672_68b298b536745.jpg?X-Amz-Conten

2880x1919_68b298b4001b0.jpg?X-Amz-Conten

“一校三区”格局正式形成

当天下午,新生们还未走近这座位于赤湾片区的典雅校园,便远远望见层层叠落的庭院与葱郁山林交相辉映,而教学楼和高层宿舍楼因采用退台式设计,更显得错落有致。走到校门口,“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大字映入眼帘,宣示着学校崇高而坚定的办学目标。

在北师大南山附校高中部新校区门口,志愿者同学们怀着似火的热情,向新生及家长致以声声问候:“欢迎新同学!欢迎家长!”。走到“你好,北师附高第一卷执笔人”打卡点,新生们纷纷留影,留下与新校园不期而遇的满“新”欢喜,由此开启美好的高中旅程。走过“木铎雅韵迎君至”指示牌,看到的是该校各学部地理位置图,“一校三区”格局在图上直观呈现,清晰展示了北师大南山附校的崭新面貌。

进入主会场后,新同学在“写我青春第一行”签到墙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郑重写下新学期新梦想,在温馨的氛围中开启新校园的“第一课”。

迎新家长会正式开始后,北师大南山附校翟春城书记首先发表致辞,描绘新生们在北师大南山附校这座钟灵毓秀的校园里,成长成才的美好图景。“你们是真正的新校区的‘第一人’,希望大家铭记‘仁爱、砺志、博学、创新’的校训,立志做杰出的北师附校人,杰出的中国人。”他希望大家在高中阶段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并认真度过三年的美好时光。

随后,北师大南山附校校长柴毅波为优秀学生代表授予校徽。接过校徽,意味着高一学子们从师长手中正式接下“仁爱、砺志、博学、创新”校训接力棒。紧接着,柴毅波校长从四个方面开展致辞。

“欢迎各位同学搭乘‘北师附高’号教育航母!”致辞中,柴毅波介绍了学校的建筑亮点、办学特色、辉煌成就并展望未来,描绘学生未来三年的发展图景。他从“什么样的人才能引领2049?”这一问题出发,深入阐释胜任AI时代所必需的人才素养。期间,他发起家校共育倡议,强调高中阶段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呼吁家长与学校成为“战友”,“相信相信的力量”,共同托举孩子的未来。最后,他以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话语寄语2025级新生,点燃全场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该校高中部俞立柱部长,从教育的细节处出发,分享学校从管理维度、生活维度、学习维度提炼出的教育智慧,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为孩子的成长之路保驾护航。

图片

7008x4672_68b298e644ea1.jpg?X-Amz-Conten

新校区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

“这座高中新校园由深圳市政府斥资4亿元建设,在寸土寸金的赤湾港拔地而起,结束了学校过去初中、高中在同一个校区办学的历史,对于学校高中发展来说是一次新的跨越。”会议结束后,翟春城在新校园运动场,向南都N视频记者介绍起这座初露真容的校园建设亮点以及建设过程。

该校高中新校区地处前海自贸片区的核心区,位于赤湾港附近,坐拥蛇口得天独厚的国际化氛围。学校集“山、海、林、学”于一体,是一座典雅精致的书香校园。校区占地面积超两万平方米,共有30个高中教学班,始终秉承精品办学理念,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翟春城书记曾对新校园建筑作了解读:新校区传承了老校区“船”的文化,建筑风格从外观来看就像是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宿舍楼像是风帆,教学楼就是船舱,运动场就是甲板,这预示着新校园这艘巨轮也将从改革开放起航地——蛇口出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从翟春城书记的解读与构想中能够看到,在深圳前海的山海之间,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宏伟画卷正在悄然铺展。

图片

融合山海灵韵与科技基因

北师大南山附校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南山区人民政府在2000年合作创办的一所12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新校园内各功能区设计合理、使用科学,处处渗透着育人功能。此次全体高中师生正式入驻新校区,该校20多年来积淀的丰厚文化也在此生根发芽。“我们会继续传承学校办学理念向前发展,发挥好高中校区带头人的作用。”翟春城表示。

创立至今,该校形成了“文理融通、科创引领、理工见长”的办学特色,因此新校区在设计上也加大“科创”功能投入和空间拓展,让孩子与未来接轨,面向未来发展。该校智慧校园建设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高效、安全、舒适的现代化学习环境。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创客中心、探究实验室、海洋实验室、创新航空实验室等特色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

此外,新校区以“智慧校园·品质生活”为理念,打造现代化一流教育环境:教学空间配备智能化教学楼、多功能学科实验室、微格教室、数字化图书馆及人工智能自习室,构建沉浸式学习空间;创新实验室整合前沿设备,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平台,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千兆网络全覆盖的智慧校园系统,实现教学管理数字化升级。

生活配套方面,该校采用4人间标准化公寓宿舍,配有独立卫浴、智慧空调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等设施设备。洗衣房配备洗衣机、烘干机等设备,每层设置直饮水系统与公共吹风机。餐饮食堂设双层立体空间,接入智能服务,支持人脸识别支付、远程一键充值等智慧功能。运动艺术空间包含现代化综合体育馆及专业级艺术教室,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哇!宿舍旁边就是小花园,在宿舍楼就能看到海!”“100分!”该校2025级新生郑沁暖,在乘坐电梯实地参观了宿舍后,站在宿舍一角的空中花园中远眺山海景观,给学校宿舍打出了超高评价分。“报告厅就像是电影院!”“两层的食堂很宽敞、颜色也很好看,还可以刷脸支付!”“图书馆、操场也很好看,很实用……”这座融合了山海灵韵与科技基因的校园,正以全维度硬件支撑,为师生提供专业、舒适、便捷的校园生活体验,也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图片

建设过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回望两年四个月零四天的建设过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只要努力,一切不可能都会成为可能。”2023年4月,该校举行了高中新校园开工奠基典礼。但两年来,建设过程面临天气变化等施工难题,在今年6月份招生时,学校的老师们还隐约觉得,按当时校区建设进度“今年开学有些悬”。

不过作为学校的“掌门人”的翟春城,坚定了要在9月1日前实现整体搬迁的决心。“我们没有第二个选择,无论再苦再累都要向前走,最终结果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翟春城表示,尽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的每一天都充满挑战,但是学校筹备组的老师们驻扎在工地,以校为家,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这座“京师底蕴、山海学府”的诞生,也离不开各界力量的支持。该校通过南山区人大代表协调,得到了区公务署、住建、交通、交警、燃气等等各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到8月27日新校区如期实现‘点火做饭’预期,确保学校今天能够从容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此外翟春城提到,新校区项目代建方是南山开发集团,承建单位是中铁二局。在建校过程中招商街道、赤湾社区也给予了学校大力支持,相关领导多次到学校工地进行调研、协助解决难题。“学校也将不辜负期望,为构建书香社区作出学校应有的贡献。学校优质的设施设备要共享,一定会合理开放给社区居民开展活动,以回应社区和周边居民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曼娜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霍健斌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