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市福田区举办。本次研讨会以“向海图强 能创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现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在海洋能源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研究探讨海洋能源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共绘广东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据悉,研讨会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能源局指导,中国广核集团主办,来自政府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链企业的400余名代表参会。
建设海洋强省,突破海洋能源技术瓶颈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将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作为全省要实现的“十大新突破”之一。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其中,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251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一,已建成集风电研发、制造、安装、运维、检测为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产业发展跻身全国领先水平。
广东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能源科技协同创新,建成一批国家级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产学研协同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
据介绍,海上风电领域,中广核阳江500千伏海上风电无功补偿站、南方电网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明阳天成号”双转子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等一批首创性科技成果在广东落地,引领广东海上风电不断攀登行业高峰。
海工装备领域,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11000米超深水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列,3000平方米船载实验室孕育着深海资源开发的无限可能。研制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走在世界前沿。
氢能领域,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工业级制氢示范项目依托海上风电平台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水淡化、电解制氢的协同技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电解海水制氢示范工程在深圳实施,推动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在广东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广核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表示,中广核积极响应国家海洋能源发展战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打造了“伏羲一号”风渔融合平台,与汕尾市共建红海湾实验室,一批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海洋能源发展奠定坚实技术根基。
探索“能源+”模式,谱写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新篇章
广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探索海洋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南粤碧波间,一场以“绿色能源+蓝色粮仓”为核心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革命,正在重塑广东海洋经济的战略版图。
“伏羲一号”风渔融合平台。
广东积极探索“能源+”模式,这些创新模式不仅延展出“能源-养殖-冷链-文旅”的融合发展轴线,更催生出“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的绿色能源产业链,展现出“链式思维”重构海洋产业生态的强大动能。
本次研讨会上,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与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就“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战略合作项目”、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与谢和平院士团队就“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首台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集集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就“抗台风兆瓦级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进行了签约,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船燃产业创新联合体宣告启动。上述签约项目与联合体的落地实施,充分体现了广东在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此外,研讨会上还进行了主题报告演讲、优秀科创项目路演、广东新型能源体系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典型项目分享,为推动广东海洋能源产业迈向新高度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王睦广 通讯员: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