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岭南佳果龙眼成熟采收的旺季,一颗颗饱满多汁的果实挂满枝头,吸引不少市民登高采摘。然而,这份“甜蜜” 背后却暗藏风险 —— 近日,广州和平骨科医院接连接诊多位因采摘龙眼不慎摔落导致骨折的患者,其中不乏多发性骨折、内脏损伤甚至创伤性截瘫等严重伤情,令人揪心。医生呼吁,市民采摘龙眼时务必做好安全防护,避免意外发生。
多人从树上、梯子摔落,有人截瘫有人多器官损伤
35 岁的陈先生在树上摘龙眼时,不慎从两三米高的树上坠落,足部、臀部、头部依次着地,顿时出现双下肢无法活动、头晕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创伤性截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还伴有多节胸腰椎骨折、右侧多根肋骨骨折及双足骨折,同时合并创伤性湿肺。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陈先生康复良好,顺利出院。
41 岁的李先生则是踩着2 米高梯子摘龙眼时,因梯子底部不稳连人带梯摔倒,右侧身体着地。随后出现右腕、右髋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行走,被诊断为多发性骨盆骨折、右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后,病情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不日即可出院。
61岁的何伯爬龙眼树采摘时脚下打滑摔落,左足、臀部先后着地,随即出现腰骶部、下腹部及左足跟剧痛,无法动弹。送医后被诊断为骶骨、骨盆多发骨折,合并内脏多发性损伤,目前仍在院治疗。
高处坠落伤害多为 “连锁反应”,风险点莫忽视
“每年龙眼、荔枝等水果采收季,都是高处坠落致骨折的高发期。”广州和平骨科医院骨科副主任程伟强表示,从接诊的案例来看,采摘水果时的高处坠落事故,伤害往往具有“多发性、严重性”特点。
程伟强进一步解释,人从高处坠落时,落地瞬间的巨大冲击力会沿着地部位向身体传导,引发“连锁反应”式损伤。比如臀部着地易致骶骨、骨盆骨折,严重时损伤内脏;足部着地可能引发足跟、踝关节损伤,甚至传导至脊柱致椎体骨折;头部着地则可能造成颅脑损伤,像陈先生的创伤性截瘫,就是脊柱骨折压迫神经所致,这类损伤恢复难度大,严重的可能会留下终身后遗症。
而事故主因多为市民的“侥幸心理”与“不当操作”:不少人认为“树不高、梯子不高就安全”,未做好防护就贸然登高;部分人攀爬时随意踩踏细枝、枯枝,忽视树枝的承重能力;还有人使用不稳固的梯子且未固定,这些行为都大幅增加坠落风险。
牢记 “四不” 原则,开心采摘更要安全采摘
针对龙眼采收季高处坠落事故频发的情况,程伟强提醒市民,近期广州几乎天天下雨,果树树干和梯子表面容易湿滑,采摘龙眼一定要注意安全,务必牢记 “四不” 原则:
1. 不盲目登高:避免攀爬过高果树,高处果实可使用专业采摘工具采摘,勿冒险攀至树枝末端;使用梯子需选合格产品,确保有防滑底座,放置在平坦坚实地面,必要时请人扶稳,禁止单梯攀爬或过度伸展。
2. 不忽视防护:避免在雨天或雨后立即采摘,采摘前穿防滑鞋,避免穿拖鞋、凉鞋;登高可佩戴安全帽;勿携带过多物品攀爬,防止失衡或物品掉落引发意外。
3. 不独自采摘:尽量避免独自采摘,中老年人或体力较弱者需家人陪同,以便意外发生时及时求助、拨打120。
4. 不拖延就医:不慎摔落后,即使疼痛不明显也勿掉以轻心,勿随意活动受伤部位,保持平躺等待救援,到院后配合 X 光、CT 等全面检查,避免漏诊加重伤情。
程伟强特别强调,中老年人骨密度下降、反应及平衡能力较弱,采摘时更易摔下骨折且恢复慢,需格外注重安全防护。“采摘水果本是开心事,切勿因忽视安全让‘甜蜜’变‘苦涩’。”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