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高质量发展·微观察》专栏推出以来,截至2025年9月2日,稿件已刊发100期,绝大部分市民反映的民生诉求已得到切实解决或部门回应,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多个先进典型案例“被看见”。为更好地助力高质量发展,专栏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微观察”的小切口,反映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展示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案例和创新模式,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
路政“卡点”已畅通 僵尸车占位不复现
去年以来,“微观察”栏目聚焦中山城市发展多个领域,通过问题导向促进职能部门完善工作流程、加大工作力度,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解决十余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交通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动脉血管。中山市横四线西段一条约11公里的路面,修了十多年仍只修了4公里。不管是交通部门还是代建部门,承诺好的开通时间都屡屡“爽约”。去年12月,《11公里路建10多年 只开通4公里》在“微观察”栏目刊发后,迅速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分析“卡点”问题,推动项目进度。今年4月,该工程已启动路面施工,计划于2025年12月主线完工。
公共服务配套是否到位、贴心,关于市民对一座城市的满意度。过去,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停车场不少车位被周边市民长期占用,有读者反映,入馆停车需要排队20分钟以上。去年8月,《僵尸车占据车位 进馆停车排长队》抛出了这个城市管理问题,随后,图书馆停车场收费管理的工作提速,当年9月11日中山纪念图书馆起正式实施收费管理,其中读者免费停车为不超过3小时。如今图书馆停车位“供不应求”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不少读者对此竖起大拇指点赞。
稻浪咖啡成打卡点 暖“蜂”阵地筑温暖之家
除了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专栏也发掘民生优点、亮点、突出点,并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展示发展的“温度”。
把视角聚焦到“百千万工程”第一线。南朗街道的崖口村将农业、文化和旅游三大元素结合起来,打造了多个“爆款”文旅项目。仅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同比增长约20%。《面朝稻浪饮咖啡 舞狮巡游看飘色》解读了这个网红村的致富密码。
位于中山市石岐街道的从善坊在2024年5月完成旧改,脱落的墙面、老旧的门窗、破旧的楼道、老化的排污管道……逐一翻新,百年历史文化街区焕发“第二春”。这个案例也是微观察的样本,总结出中山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的旧改路径。
中山已建成包含党群服务中心、蜂享驿站、暖蜂商户、暖蜂社区等在内的暖“蜂”场所超1300个,解决了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受到广泛好评。栏目推出《“新港湾”共筑“真温暖”,中山蜂享驿站点亮城市“新”生活》,通过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的故事,展示出“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暖“蜂”阵地。
此外,老百姓“家门口”的中医馆等一系列民心工程都是“微观察”的关注重点,栏目成为市民感知政策力度、感受城市温度的窗口。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黄敬奎 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