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中山在香山书院大讲堂举行香山少年“开学第一课”暨“百千万工程”主题宣讲香山书院专场活动。全国文明校园——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的50名初一学生,与珠江纵队革命后代、中国好人、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代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冠军等齐聚一堂,共同开展这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中山举行香山少年“开学第一课”暨“百千万工程”主题宣讲活动。
活动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共分“寻梦·文脉长歌”“传承·家国守望”“奋进·体育强国”“求新·科技报国”四个篇章,珠江纵队革命后代等各位代表以故事分享、情景演绎、文艺展演、访谈互动等形式,开启一场融合红色传承、文化根脉、科技梦想与体育精神的成长启蒙,将个人理想与家乡建设、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当天上午10时,活动随着课间情景对话《理想的种子》徐徐展开,从“一颗种子”的发芽,讨论个人成长和职业理想,主持人洪樱芷以“班主任”的角色告诉大家“理想从不是单一的,未来的大国工匠可能就坐在这个教室”,让学生们对“梦想”有了更包容和广泛的认知。
课间情景对话《理想的种子》。
随后,文艺宣传情景剧《书卷多情似故人》以郑愚、郑观应、孙中山的“跨时空对话”,再现先贤们在不同时代的理想追求。紧接着,中山市香山书院理事长、中山日报影像中心副主任冷启迪以“其志惟新”为题,带领同学们穿越时间长河,认识历史上的香山书院。一个个鲜活的香山先贤故事,让学生们读懂“文脉长歌”的深厚底蕴,感悟香山先贤的家国情怀。
文艺宣传情景剧《书卷多情似故人》。
“我父亲黄旭16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用牙膏藏密信、烟卷传情报,32人在敌人4000余人的‘扫荡’中坚守中山……”活动第二篇章,革命后代、中山市红色守护人、珠江纵队老战士黄旭之子黄跃进讲述了珠江纵队的故事,中国好人、“德润香山”好人宣讲工作室负责人、中山市东区街道工委委员李克以“祖国的千里眼”为题,讲述了他曾经参加过的1979年“朔江天险”战役,以及退役后前往海拔5374米的西藏甘巴拉雷达站看望戍边战士的经历,让“家国守望”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
而后,2024年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任梓淇、中山体校武术队教练崔永亮先后上台,分享他们及团队在运动赛场上拼搏的经历,让学生们看到“身边的榜样”。中山武术队的李恩哲、梁铭钰两位武术冠军现场展演规定拳与刀术,刚劲有力的动作赢得满堂彩;崔永亮还邀请学生上台学习马步出拳,让“拼搏”从“听说”变为“实践”。
武术冠军现场展演。
崔永亮教练现场武术教学。
在“创新·科技报国”环节,中山纪念中学教师程盼盼以“青年担当 兴科技强国”为题,围绕“教育如何培养科技先锋”为刚刚升入初一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启蒙课。此外,2025年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张晟轩上台分享了自己从制作彩色小夜灯到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生动经历,“一直以来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这堂课最后,学生们在香山少年梦想规划卡写下各自的理想和新学期的目标,并将这一承载着梦想的卡片投入了“时光邮筒”。香山书院将为每一封“梦想来信”现场封存,待到明年“开学第一课”共同启封见证。
学生们在香山少年梦想规划卡写下各自的理想和新学期的目标。
“刚刚我在梦想规划卡上写下的理想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为社会服务、为祖国做贡献的人。”东区松苑中学学生丁灿宇说,她通过这堂课学到了很多知识,接下来她也要像课上所讲到的人物一样努力,“学习他们的精神,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个人素质,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做一个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人。”
香山少年“开学第一课”。
东区松苑中学教学副校长陈玉华表示,东区松苑中学作为全国第二届文明学校,一直致力于追求和探索如何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今天的活动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平台去感受中山的文明氛围,感受榜样的力量,也对学校立德树人落实工作做了补充,学生们把今天的收获带回学校,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做得更好,同时也能更好地驱动整个学期、学年的学习和生活。”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刘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