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失速消费贷补位,上市银行零售信贷的“跷跷板”能稳吗

南都N视频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9-03 11:51
图片

随着2025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收官,银行零售信贷市场“新旧动能”分化格局愈发突出。作为零售信贷的传统支柱,信用卡业务的收缩趋势不仅未缓解,还持续传导至盈利端。

央行最新支付体系报告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较去年年末减少1200万张;从上市银行中报看,15家机构中,有11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去年末有所下降;信用卡交易额承压,导致分期手续费、商户回佣等核心非息收入同步承压,部分银行信用卡非息收入降幅甚至超过 15%。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以来在促消费、稳增长政策推动下,银行纷纷将个人贷款作为零售业务突破口,尤其在消费贷领域动作频频。不仅推出“高额度”“低利率”等优惠,还针对装修、家电、文旅等场景定制专项消费贷产品,部分银行加大投入消费贷(不含信用卡)投放规模,在发力新增长后,部分银行迎来收效,多家国有行半年报显示个人消费贷款总额较去年末增幅超10%。

在此背景下,南都湾财社记者结合六家国有行和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报数据,剖析信用卡收缩与个人贷款扩张背后的市场逻辑,探寻零售信贷行业的转型新路径。

信用卡规模行业性收缩持续

活跃度、信贷需求逐渐下降

从上市银行披露的中报数据来看,信用卡业务的收缩态势在贷款规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南都湾财社统计6家国有行和10家股份行半年报数据发现,已披露的相关数据的15家行中,有11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均较去年末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行业性“缩量”特征突出。

从国有大行信用卡贷款余额数据表现来看,降速最高的是中国银行,下降幅度超两位数,达13.89%;此外,邮储银行下降幅度排名第二,为5.67%。剩下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降幅在1%左右,为1.06%、1.03%。最后六家国有行中,唯二实现增长的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增幅分别为2.81%、5.98%。

图片

再看股份行,从股份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表现来看,整体同样呈收缩为主、少数增长的格局。降速最为显著的是平安银行,降幅达9.23%;兴业银行紧随其后,降幅为8.07%。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降幅则在5%-6%区间,分别为6.03%、5.73%、5.73%。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收缩幅度相对温和,降幅为2.46%、1.44%。而在股份行中,仅有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实现增长,浦发银行增幅2.07%,浙商银行以5.08%的增幅领跑股份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长。

图片

除了信用卡贷款规模外,信用卡交易额、消费额也体现着当前市场信用卡使用需求和活跃度,而从多家银行披露的数据来看,这一领域同样面临压力。

作为信用卡行业的佼佼者,招商银行也未能逃脱交易收入下滑的困境。报告期内,招行实现信用卡交易额20209.60亿元,是交易额唯一超2万亿元的银行,但同比下降8.54%,侧面凸显出当下市场中信用卡业务面临的严峻挑战。

另外,国有行中,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金额都守住了1万亿元。

具体来看,国有行里,建设银行上半年信用卡总消费交易额为 1.30万亿元,而2024年该行全年信用卡消费交易额为2.8万亿元;交通银行信用卡累计消费额为10966亿元,2024年年末的累计消费额数据为24513亿元;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农业银行,该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费额为1.05万亿元,去年末则是22000亿元。不难看出,上述银行在今年上半年交易额虽挺过了“万亿”大关,但都未达去年全年的一半,若想于2025年末实现同比升势,则下半年“压力山大”。

股份行中,中信银行也面临同样压力。该行在报告期内实现信用卡交易量过“万亿”,达10854.12亿元,但同比下降12.54%。

此外,民生银行中报显示其信用卡电子支付交易规模为3117.87亿元,同比下降7.08%,但交易笔数却达7.48亿笔,同比增长 10.57%。这种笔数增加但规模减少的现象,也反映出单笔消费交易下降,居民消费呈现出小额多笔的态势,侧面印证了居民消费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9月1日,招商银行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彭家文在举行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银行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总体承压,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信用卡业务收入。

“信用卡收入与其交易相关联。上半年招行信用卡的交易量实际上突破了2万亿,比去年下降8.3%,但信用卡交易的市场份额提升了0.3个百分点。”彭家文介绍,信用卡的交易量下行与当前整个消费市场增速尚未恢复息息相关。这带来招行信用卡收入负增长16%,而该行信用卡客户数在增加,这意味着每个客户的户均消费、笔均消费金额有所下降,这是信用卡收入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信用卡使用活跃度下滑传导至盈利端

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降幅“双位数”

信用卡使用活跃度的下降,直观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减弱,而这一趋势进一步传导至业务收入与非息收入层面。从业务收入看,贷款规模收缩、交易额下滑,使得利息收入与基于交易的手续费收入双双承压。

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发现,在2025年中报中,仅部分银行披露了信用卡业务收入数据。

其中,招商银行实现信用卡利息收入306.12亿元,同比下降4.96%;实现信用卡非利息收入104.71亿元,同比下降16.23%。此外,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降幅更是达“双位数”。光大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136.60亿元,同比下降21.3%;中信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44.86亿元,同比下降14.61%;华夏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75.74亿元,同比下降 12.91%。

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下降进一步影响非息收入。如,招商银行中报指出,银行卡手续费收入72.21亿元,同比下降16.37%,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76.02亿元,同比下降3.27%,均主要是受信用卡交易量下降影响;交行也表示,银行卡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39亿元,降幅1.73%,主要是受消费额下降影响,信用卡回佣收入同比减少。

中信银行同样指出,从具体产品看,银行卡手续费69.73亿元,同比下降12.29%,主要受全市场信用卡交易量萎缩影响。

此外,中信银行进一步指出:本行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91.21亿元,同比下降8.26%,占本行非利息净收入的30.35%;其中,信用卡非利息净收入53.89亿元,占本行非息净收入的17.93%。

个人消费贷款成新增长点

5家国有行增幅均超10%

在信用卡业务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银行开始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个人消费贷成为重点发力领域。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6家国有行与10家股份行2025年上半年个人贷款及个人消费性贷款数据时发现,国有行不仅全员较去年增长,个人贷款与个人消费贷款更是双双“飘红”。

图片

国有行个人贷款领域,与去年末相比农业银行以5.60%的增幅一马当先;剩余六家银行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此外,个人消费贷款的表现十分亮眼,除邮储银行2.55%的增幅外,其5家国有行均交出“两位数增长”的成绩。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增幅均超16%,分别为:16.82%、16.35%;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也分别以13.16%、12.66%、10.21%的增幅,不难发现,个人消费贷款成为国有行零售信贷版图里的“增长引擎”。

与国有行个人贷款、消费贷“全线飘红”不同,股份行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在个人贷款领域,9家股份行中,共5家银行个人贷款余额较去年末实现正增长,分别是浦发银行(增幅1.3%)、招商银行(增幅0.92%)、光大银行(增幅0.91%)、民生银行(增幅0.52%)、及华夏银行(增幅0.21%)。

图片

另外,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中信银行较去年末下降0.48%,兴业银行降幅达1.40%,平安银行下滑2.33%,浙商银行更是同比减少 2.63%。

个人消费贷方面,仅5家股份行披露相关数据,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保持增长,招商银行同比增长5.08%,浦发银行增长4.46%,华夏银行微增0.87%;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则出现下降,兴业银行同比下滑4.85%,平安银行降幅为3.50%。但从整体来看,股份行在个人贷款及消费贷业务上,增长动能不及国有行。

多数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上升

3家股份行信用卡不良率好转

然而在零售信贷市场“新旧动能”分化发展的态势下,资产质量这一信贷业务的“压舱石”同样不容忽视。

国有行零售信贷资产质量整体承压,个人贷款、个人消费贷及信用卡不良率“涨多稳少”的特征十分鲜明。

个人贷款不良率方面,除建设银行(1.1%)、中国银行(1.15%)、农业银行(1.18%)的不良率相对较低外,邮储银行(1.38%)、交通银行(1.34%)、工商银行(1.35%)的个人贷款不良率均处于1.3%及以上水平,且较上年末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交通银行上升幅度最大,达0.26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也上升了0.20个百分点。

图片

个人消费贷不良率上,工商银行以2.51%的不良率在国有行中最高,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为 1.8%,较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邮储银行是1.47%,上升 0.13个百分点;交通银行达1.29%,上升0.17个百分点。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则保持不变,成为少数“稳住”的案例,建设银行维持在1.09%,农业银行为1.55%。

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表现上,工商银行攀升至3.75%,不仅在国有行中处于高位,较上年末还上升0.2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达2.97%,较上年末大幅抬升0.63个百分点,升幅尤为突出;农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35%,上升0.13个百分点;交通银行是1.93%,上升0.20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为1.51%,上升0.05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为1.55%,上升0.07个百分点。

再看股份行个人贷款不良率方面,9家股份行中,华夏银行以 2.27%的不良率处于较高水平,且较上年末大幅上升0.47个百分点;浙商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97%,较上年末上升0.19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也达到1.89%,上升0.09个百分点。

图片

不过,也有部分银行实现改善,兴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 1.22%,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平安银行1.27%,下降0.12 个百分点;光大银行1.38%,微降0.02个百分点。

个人消费贷不良率上,仅4家银行披露相关数据。中信银行以 2.44%的不良率位居前列;浦发银行达2.3%,较上年末上升 0.06个百分点;招商银行1.41%,上升0.37个百分点;平安银行 1.37%,上升0.02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表现差异显著,部分银行呈现向好态势。在5家公布相关数据的银行中,仅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攀升至3.68%,较上年末上升0.40个百分点。

剩余三家银行则呈现“3降1持平”的情况,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3.28%,但较上年末下降0.36个百分点;浦发银行2.29%,下降0.16个百分点;平安银行2.3%,下降0.26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则保持1.75%的水平,与上年末持平。

“信用卡业务曾经快速发展,但是也暴露了很多不良的高发,今年上半年,我行信用卡的不良率和不良额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已经向好的态势发展。”浦发银行副行长崔炳文在业绩会上表示。

“从信用卡看零售信贷,风险从去年开始明显上升,当前风险还在暴露过程当中。”在9月1日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副行长王颖说,从行业视角来看,目前,零售信贷风险上升趋势未见拐点,未来一段时间仍会小幅上升。

王颖说,信用卡风险形势的变化,可以作为零售信贷风险变化的先导和重要参考,信用卡全市场不良率在2019年至今的六年里,只有2021年略有好转和回调,其余时间里,信用卡不良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招商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健可控。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青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低利率时代下,金融机构的半年“成绩单”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