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2025第十六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以下简称“2025东莞台博会”)媒体通气会举行。现场启动“2025东莞台博会宣传周”,透露展会亮点、推荐特色打卡路线,提前掀起一波“台博会热潮”。
据了解,“2025东莞台博会”将于9月11日-14日,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台博会以“强链融合,智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达3.3万平方米,共设8大主题馆、25个省(市)专馆,参展企业671家,展位1881个,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2024东莞台博会”现场。
今年首次设立“亚洲台商主题馆”
“2025东莞台博会”贯彻落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致力打造台商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展会面积从原规划的3.2万平方米扩大至3.3万平方米,会聚了来自大陆25个省市、岛内22个县市及港澳地区的展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设立“亚洲台商主题馆”,邀请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力台企参展,进一步扩大展会的影响力与“朋友圈”。
此外,本届台博会突出“六新”特色,全面升级展会体验。“海外新展馆”集结亚洲多国台企共同参展;“岛内新朋友”新增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发电机工业协会等58家会员企业,桃园、台南等多地台商也将组团参与;“台湾新风味”通过“宝岛风情长廊”呈现22个县市122家展商,打造“一县市一爆品”的地道特色。
“民俗新风采”板块推出四大主题日,包括文化携手日、智造美学日、潮流东莞日和融合共庆日,通过醒狮、英歌舞、台企名品秀、民谣音乐会、粤剧街舞等多元形式,打造集商贸、文化、情感与互动于一体的大型交流平台。“莞台新名片”集中展示台商大厦、莞台高新产业园、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及台博会五大融合成果。“台青新力量”则聚焦两岸青年创新交流,举办“台青进莞来”主题分享与城市参访活动。
“2024东莞台博会”现场。
展馆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与互动体验
展馆设计方面,“2025东莞台博会”注重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与互动体验。台湾伴手礼专区以“宝岛风情长廊”的形式,融合苗栗旧山线火车、彰化自行车道、客家圆楼等标志性景观,并推出鹿港蚵仔煎、北斗肉圆、大湖草莓等特色美食,结合妈祖文化、歌仔戏等民俗体验,为观众带来一站式文化盛宴。
此外,省市形象馆数量增至25个,湖北黄冈馆以“李时珍故里”为主题,温州馆则突出“诗画山水、温润之州”的设计理念,东池便当等知名台企也将亮相展示。台商品牌形象区内,东莞台商大厦、莞台高新产业园等五大莞台融合名片首次联合展出,富强鑫、百科机械等知名台企特装展示,凸显“国际制造名城”的雄厚实力。
本届展会上,33个镇街馆成为关注焦点,各馆集中呈现了东莞台企在3C电子、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创新实力。展馆设计巧妙融合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展示风格,以多样化的空间语言诠释各镇街产经特色与品牌形象。部分展馆突出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优势,另一些则聚焦先进技术应用与智能制造案例,共同勾勒出东莞多元、活跃的产业图景,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科技与创新探索之旅。
“2024东莞台博会”现场。
多元内容打造全民参与盛会
“2025东莞台博会”注重市民互动与体验,推出四大特色配套活动。整个展会融合商贸合作、文化展示、科技体验与娱乐互动,打造一场全民可享、可玩、可收获的盛会。
活动期间,每日推出“有故事”的表演:四大主题日轮番上演岭南民俗、台湾舞蹈、非遗技艺、台企名品秀及青年互动节目,带来文化与情感的双重体验。还可参与“有奖励”的打卡——人文、融创、机遇、科技四条主题路线任你选,集章即可兑换精美文创礼品,全程更有互动任务惊喜不断。
每天11:00和16:00,主舞台准时举行“幸运抽奖”,将送出10部智能手机及众多企业好礼,现场扫码即有机会赢取。科技体验方面,人工智能馆与青创馆提供前沿智能产品互动,“台青进莞来”活动促进两岸青年面对面交流。
“2024东莞台博会”现场。
逛展路线推荐
为方便市民观展,组委会推荐多条逛展路线。建议观众从4号门进入,首先游览“宝岛风情长廊”,从桃园、苗栗、彰化的风土人情美食,到被称为“凤梨酥中爱马仕”的微热山丘,再到阿里山高山茶、台中太阳饼,“一县市一爆品”让你品尝台湾22县市的特色美食,体验道地台湾风味。
随后可参观台商产业馆、机械智能专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馆及台商品牌形象区;青创馆与亚洲台商主题馆则呈现两岸青年创新案例与台商海外创业故事;人工智能主题馆和省市形象馆会聚达明机器人、江西馆、江苏馆、温州馆等亮点展商。
各镇街馆也不容错过。来长安馆看台企在电子产业的深厚底蕴,来厚街馆品鉴台企对品质与时尚的追求,来莞台高新产业园读懂科技赋能产业的魅力。沿着路线依次走过各镇街馆,能全面感知东莞各镇街台企在不同产业的优势与特色,畅享这场丰富的台博之旅。
最后,观众可前往美食区,12家餐饮品牌现场烹饪,提供台式便当、夜市小吃、珍珠奶茶等热门美食,为逛展之旅画上完美句号。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田玲玲
(南都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