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有数”栏目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信心有数”栏目,用数据记录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奋进之路,用数据描绘万马奔腾共创美好的活力之路,用数据书写每一个你我昂扬向上的信心之路。
千里之行,系于你我;心中有数,广东可期。
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超越长期占据首位的日本"东京-横滨"集群,跃居全球榜首!这是"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连续第六年上榜后,首次实现登顶。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本期“信心有数”带你看:全球最强创新战队究竟凭借哪些优势成功问鼎?
深港穗战队登顶!
全球创新竞赛“含金量”有多高?
"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被誉为“全球创新地图”,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用以评估全球创新集群的综合实力。今年首次加入“风险资本交易”指标,体现了当前全球环境更加注重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和实际价值。
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集群PCT专利申请量占全球9%、出版物占2.4%。在风险资本交易方面也有亮眼表现,全球占比达2.9%,超越第二名东京-横滨集群0.7%。数据显示,2019至2023年间,全球百强集群共吸引近16.9万笔风险资本交易,大湾区依托深港两大金融中心,在资金支持和科创转化上展现出独特优势。
中国在本年度榜单中继续领跑,共有24个集群进入百强,美国以22个紧随其后,德国、印度、日本等亦有多个集群入围。这不仅体现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集群优势,也凸显从科研产出到市场运用的系统竞争力。
六年积累,何以登顶?
多维聚合力成就创新沃土
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广东省贯彻落实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在科技领域出台的首部综合性法规。除此之外,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部署60项重点任务,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在金融支持方面,风险资本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风投与私募基金规模长期位居亚洲前列;深圳推出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致力于打造“万亿产业基金群”;广州通过设立超2000亿元的母基金,稳居全国风投创投第一梯队。广东出台的“科技金融15条”政策,构建起“创业投资+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的综合服务体系,2024年新增科创企业与创业板上市企业达13家,有效推动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
产学研协同机制也在不断成熟。香港侧重基础科研,深圳强于技术转化与先进制造,广州发挥枢纽功能与人才孵化优势——三地功能互补,形成“科研-产品-产业”全链条贯通。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创业大赛落户广州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在孵项目近80个,其中超半数为港澳台及海外团队。深圳已建成国家超算中心、合成生物、脑解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载体超过4000家。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的高水平创造与运用成为湾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统计,广东省已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573个,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243家;2024年,广东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列,大湾区内地九市PCT申请总量跻身全球第五。
其实,创新力的厚实基础早已打好。截至2024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已连续八年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支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注册商标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位列全国首位。在粤布局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30所高校24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六年厚积,今朝登顶。这份全球创新集群的优异成绩属于深圳、香港、广州,更属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世界,请看向大湾区!澎湃的“中国创新力”正在这里喷涌。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南方智媒科技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凌慧珊
文案: 孔令旖
设计动效:蔡沐晗 邓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