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理财年化收益率普遍进入“2字头”,据wind数据,依旧有近百只理财产品年内收益率实现双位数增长,招银理财招越私人银行中证500指数增强尊享22号年内收益甚至超40%,这些“高收益”产品是否适合普通投资者入手?
通过穿透底层资产,不难发现这些“高收益”理财产品普遍配置了较高比例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7月以来,债市持续震荡调整,配置了大量债券的理财产品收益波动增加引发投资者担忧,而股市加速上涨进一步放大了部分投资者“踏空”焦虑,“含权”理财产品成为不少投资者“增收”新工具。
南都·湾财社“金融新消费之理财新知”栏目本期对话宁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宁银理财”),探究理财投资者需求新趋势,深入剖析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调整逻辑,解答投资者和理财公司通过“含权”产品分享股市红利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多只“含权”理财产品年内收益超20%
今年理财市场重现“高收益”。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有近百只理财产品年内收益超10%;其中,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和宁银理财等旗下部分产品年内收益甚至超20%,还有招银理财招越私人银行中证500指数增强尊享22号年内收益超40%。
记者观察发现,上述年内收益超20%的理财产品基本为权益类或混合型产品,配置股票等权益资产占资产总值普遍超50%,多只产品配置比例甚至超90%。今年以来,A股行情不断升温,权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收益水涨船高。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披露,2025 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 2.12%,较去年末下降0.53个百分点。在理财产品已经普遍难觅3%以上年收益的当下,今年来权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格外显眼;此外,占据理财市场主体的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可能继续承压。
自2022年9月以来,国有行三年内已经7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2025年5月,国有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首次跌破“1%”。虽然理财产品收益普遍较国有行一年定存利率继续保有超额优势,但由于银行理财特别是固收类产品依旧以配置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近年来,新发债券票面利息与存款利率同步下行,理财收益同样遭遇冲击。
“面对低利率环境,(当前)银行理财存续资产还能保持较高收益。但随着这些资产到期,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银行理财收益会逐步回归到应有水平。”在宁波银行2025年中投资策略会上,宁银理财副总经理王俊提出了他的“预见”。王俊拆解说,今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在1.6%-1.8%区间波动,明年这个时候可能比较难买到收益率超2%的理财产品。
机构加码入市
低利率环境正改变各类资产价格,也深刻影响着各类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逻辑——“低利率”已成为不少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主要出发点。以保险公司为例,在王俊看来,传统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在2%左右,而保险公司拿到投保人的资金后需要进行资产配置,面对十年期国债1.6%-1.8%的收益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基本难以覆盖预定利率支出,险企自然会有相当大比例的资金投资股票,增加投资收益。
相互佐证的是,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统计,截至8 月 20 日,年内已有 14 家保险机构因增持相关股票而“举牌” 26 次(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共同举牌视为一次),覆盖 21 家上市公司。
事实上,随着存款利率和传统固收类产品收益进一步下行,加大对股票等权益资产布局力度,也已经成为理财公司的共识。
根据发行公告,7月23日晚,宁银理财2个产品入围深交所某拟IPO企业的新股申购名单;7月24日晚,宁银理财3个产品又接连入围上交所某拟IPO企业的新股申购名单。据介绍,截至7月25日,宁银理财入围新股申购名单的产品数量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中位居第一。
2025年以来,银行理财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空间不断打开。“宁银理财积极利用政策红利,参与新股申购,服务实体经济。”宁银理财强调。
宁银理财向记者介绍,当前理财公司参与股票投资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三种,包括发行含权益类理财产品或者挂钩型理财产品(挂钩股票指数),通过购买公募基金等方式间接参与权益市场,还有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申购等。
另一方面,同属大财富管理行业,公募基金等在股票投资方面,无论是产品设计、投研体系、人才队伍和运营管理等均积累深厚,理财公司如何在权益投资领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宁银理财权益投研部目前已打造20人的股票投研团队,分为消费、制造、周期、科技四个小组,覆盖全部一级行业和数百家重点公司。 ”宁银理财向记者透露,目前宁银个股团队已布局多个“含权”产品系列,提供全视野、红利、港股、科技、制造等主题策略产品。
从卖方思维到买方思维转变,以客户利益为中心逐步成为大财富管理行业核心经营理念。宁银理财称,公司对权益产品内部考核以绝对收益为要求,此外,投资经理还会跟投产品,与投资者“同甘共苦”;费率上也有差异化安排,不同产品认购的费率不同。
今年来A股节节攀升,“含权”理财产品的“加法”效应凸显。据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宁银理财含权益类开放式产品近6个月年化平均收益率达7.73%,明显高于同期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有4只个股特色主题系列产品任意试点买入持有至今正收益概率超99%。
入手“含权”理财产品须知
值得注意的是,收益与波动总相伴相生,更高的收益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更大的波动。Wind数据显示,上述年内收益超20%的权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成立以来最大回撤幅度普遍超10%,但基本控制在20%以内。
宁银理财对记者表示,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产品收益跟随底层资产价格波动,近年来投资者经历市场波动,需求呈现短期化、稳健化趋势,整体风险偏好较为保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固收类(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比例达97.2%,占绝对主导地位。
“随着存款利率和传统固收类产品收益进一步下行,客户理财投资的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宁银理财向记者讲述理财投资者需求新转变,“今年以来权益市场的回暖更是激发了客户选购含权益理财产品的热情。”
针对差异化的理财客群,宁银理财首先强调的是“适当性”。相比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在固收资产、权益资产、各类指数基金、黄金、商品、衍生品等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多资产配置优势,可通过多资产搭配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为便于投资者选购符合自身收益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宁银理财打造了覆盖风险等级PR2-PR4(中低到中高)的权益类产品线。”宁银理财介绍。
宁银理财坦言,权益类资产的波动一般高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者购买含权益产品前要真实、准确地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确认自己可以承受相应波动。
“知己”与“知彼”同样重要,“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拟购买的含权益产品,包括各类资产投向、占比等以判断产品特征,综合评估长期业绩、回撤等指标以判断产品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持续关注产品表现、运作报告等以判断是否符合预期。”宁银理财为投资者列举了理财产品的“检查清单”,“最后需要结合自身用款需求、投资目标等合理安排资金。”
在“含权”产品投资旅途上,投资者出发前需要充分了解路线的斗折蛇行,自身能承受多大的颠簸,而不至于在路上遇到起伏时因恐慌过早“下车”;一路上,作为向导的理财公司持续陪伴同样重要,及时为投资者释疑解惑,传递市场新动态、新趋势,这样双方才能顺利走下去,共同创造理想成绩。
统筹:任先博
执行统筹:刘兰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财聚焦 | 金融新消费之理财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