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象棋项目决赛在深圳罗湖正式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34名象棋健儿齐聚鹏城,展开六个组别的金牌争夺。参赛选手年龄跨度显著,最大68周岁,最小仅12周岁。赛事集结了中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九冠王”唐丹、世界象棋冠军王琳娜、杭州亚运会女子象棋冠军左文静等顶尖高手。
本次赛事共设男子个人公开组、女子个人公开组、混合团体公开组、男子个人业余组、女子个人业余组及混合团体业余组六大竞赛项目,将产生6枚金牌。参赛选手中包含特级大师14名、国家大师38名,另香港运动员国际特级大师3名、国际大师2名。
赛事采用积分晋圈淘汰制,依据《象棋竞赛规则(2020版)》10.4.1和10.4.1.2条款,积分编排比赛5轮后,进行两轮制淘汰赛决出最终名次。
据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象棋项目决赛裁判长、象棋国际特级裁判栾晓峰介绍,决赛执行团队由30人组成,包括3位技术执行代表、1位裁判长、3位副裁判长、1位编排长、2位资料员、10位裁判及10位广东省辅助裁判,形成专业高效的裁判体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队运动员冯家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我首次参加全运会,备战了两个月左右。对手均通过预赛选拔,实力强劲,难以针对性备战,因此我更多采取‘以赛代练’策略。此前我已参加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全国象棋锦标赛等赛事,期待在本次赛事中展现最佳水平。”
作为世界象棋冠军,黑龙江省代表队的王琳娜此次参加公开组女子个人赛。首赛自称“侥幸取胜”的她对赛事场馆赞不绝口:“深圳我来过很多次,但这个场馆是第一次体验,棋子和棋盘的摆设很舒适,很容易让人进入比赛节奏。”对于比赛期待,她坦言想拿好成绩,但决赛选手都是女子顶尖棋手,会以轻松心态应对,发挥出最佳水平。
为营造浓厚赛事氛围,主办方在深圳棋院(银湖)一楼大厅特别布置了宋代至民国时期的棋类展品与棋谱,并设置元萝卜AI象棋、围棋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供观众体验。深圳大剧院广场、罗湖口岸、东门步行街等重点区域则布设了十五运吉祥物主题装置、绿雕及花景,形成全城联动的赛事景观。
本次赛事将持续至9月10日,作为全运会群众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象棋运动的深厚底蕴与竞技魅力,更通过丰富的文化展示与科技互动,让传统国粹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与深圳首个建成区,罗湖是畅达湾区的枢纽城区,紧邻香港,拥有三座口岸、两个高铁站,深度融入湾区一小时交通圈。罗湖作为“全国围棋之乡”,近年来先后举办“中国—东盟”象棋国际邀请赛、“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等顶级赛事,落地深圳象棋甲级队训练基地、国家围棋队(深圳)训练基地,棋牌文化早已融入城区血脉。
第十五届全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联合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体育盛会,棋牌类赛事选择在银湖举办。罗湖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周密的组织、最优质的服务,精益求精做好赛事各项保障工作。同时,罗湖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在银湖打造“智力运动谷”,推动建设“智力运动先锋城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
编辑: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