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意义非凡,既是新加坡建国60周年,亦是中新两国建交35周年。在此重要节点,南都记者从广东粤剧院获悉,由该院精心打造的精品粤剧《红头巾》,将于9月11日至12日再度登陆“狮城”新加坡,在新加坡标志性表演空间新传媒剧院(The Theatre at Mediacorp)精彩上演,为两地文化交流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粤剧《红头巾》3.0版明星云集
粤剧《红头巾》堪称现代粤剧领域的佳作,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南洋客工及新加坡早期移民的艰辛生活,生动阐述了新加坡的建国历程,更蕴含着深厚的中新情谊。
此次演出的3.0版本,汇聚了粤剧界的顶尖阵容:由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华表演奖与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曾小敏领衔主演,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麦玉清,一级演员文汝清、朱红星,以及二级演员唐思果、翟春燕等粤剧名家新秀联袂主演。众演员凭借精湛的表演技艺与深厚的艺术功底,将“红头巾”群体的动人故事鲜活再现。相较于以往版本,此次3.0版不仅在艺术呈现层面实现全面升级,更将以多元形式开启文化传播的全新篇章,让粤剧艺术与“红头巾”精神传递给更多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将配备现场乐队伴奏,同步呈现中英双语字幕,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观演需求,助力观众深度理解剧情与艺术内涵。
粤剧《红头巾》剧照。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华表演奖与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曾小敏(中)饰演女主角带好,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麦玉清饰演惠姐。
新加坡人从未遗忘“红头巾”精神
在新加坡,“红头巾”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漫步新加坡街头,一座“红头巾”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头戴暗红色方巾的女子,肩挑扁担,眉眼低垂却脊梁挺拔,尽显坚韧。这一群体被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赞誉为“建国一代脊梁”,她们的贡献与精神,新加坡从未遗忘。
从国庆庆典上展示的巨幅“红头巾”画像,到走进小学课本、成为学生们学习榜样的课文;从国家美术馆门廊浮雕上定格的“红头巾”身影、博物馆前矗立的雕像,到麦士威路地铁站内镌刻的“红头巾”群像,再到曾风靡一时的新加坡同名电视剧《红头巾》……“红头巾”所承载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以社会为先的核心价值,早已深深烙印在狮城的城市基因中。
2015年,105岁的黄苏妹与世长辞,这位中国最后一位“红头巾”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但“红头巾”的故事并未随之尘封。当这段饱含历史温度的往事与粤剧艺术相遇,便诞生了《红头巾》这部动人之作。2024年7月,粤剧《红头巾》首次登上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舞台,广东粤剧院演员们的倾情演绎,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不少人热泪盈眶。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先生观看演出后,连连鼓掌,并竖起大拇指称赞“good job”,给予演出高度认可。
“中国粤剧电影周”推出四部经典之作
除了粤剧演出,展演期间还有一大文化盛事——广东粤剧院将携手新加坡戏曲学院,共同举办“中国粤剧电影周”。9月9日至12日,一连四晚,四部经典粤剧电影将在新加坡黄金剧场依次展映,为当地观众带来一场粤剧电影的视听盛宴:9月9日率先献映《白蛇传·情》,9月10日播映《谯国夫人》,9月11日呈现《传奇状元伦文叙》,9月12日则以《柳毅奇缘》圆满收官。四部影片涵盖不同题材,各具艺术特色,将让新加坡观众全方位感受粤剧电影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粤剧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
采写: 南都N视频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吴恺珩 通讯员 林楷虹
摄影:广东粤剧院薛才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