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这十位2025“感动广州优秀教师”致敬!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5-09-06 19:51

在第4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展现广州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精神风貌,9月5日,2025致敬“感动广州优秀教师”宣传活动举行。此次活动聚焦荣获2025年“感动广州优秀教师”殊荣的10位优秀教师代表,他们来自不同教育领域,用行动诠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为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图片

守正创新,深耕学术铸辉煌

在广州教育界,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以深厚的学术素养为基,以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翼,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双向发力,既为学生搭建起知识的殿堂,也为学科发展开辟新路径,用严谨与执着书写着教育者的担当。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马民,创新构建“一轴两翼三体系”中医药守正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中医药守正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轴,以“文化育人翼”和“知识技能翼”为驱动,打造三大体系,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累计培养港澳台侨学生2000余人,不少人成为海外中医骨干。他创新构建以质量监测指标评价体系、数学模型和智能化监测系统为支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测评价新机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科研诊疗上,他主持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年接诊重症患者超3000例,赴多国义诊超千人次。2023年10月,他在广州飞往悉尼的国际航班上,以中医穴位刺激成功救治突发急症的印度乘客,事迹被10多家境内外主流媒体报道。

图片

广州市执信中学语文教师董俊,29年始终耕耘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用霓裳翰墨编织教育理想,以全心热爱书写文化传承。她创造了有自我风格的“沉浸式美学课堂”,穿国风汉服上语文课,用直观的美学方式呈现华夏文化之美,把语文课堂搬到美丽校园中,在自然自在的和谐状态中引领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和文化之韵。担任执信语文科副科组长24年,她构建“课程—活动—教研”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开发“荷塘写生・诗心萌发”等校本课程,并打造中秋汉服游园会、春节文化周等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形成“古典文学+生活美学”的立体课程图谱。在她的主持下,语文科组蓬勃发展,近五年有14项课题立项,团队屡获各项大奖。她用心培养青年教师,即使在病假中,也远程指导徒弟周帆参加全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众多徒弟成长为市区教育教学骨干。

图片

广州市技师学院教师黄武,将“匠心”融入职教。作为畜牧兽医讲师、执业兽医师,他创新班级管理,关注特殊学生,助多名“后进生”逆袭。技能竞赛指导中,他带学生获2023年广东省宠物技能大赛二等奖,自创“心理疏导五步法”;教学改革上,他牵头开发精品课程,制定实训室制度,参与筹建新专业,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2025年4月,他遇园林工心脏骤停,跪地实施心肺复苏,赢得“黄金四分钟”。

图片

跨越山海,教育帮扶显担当

从岭南沃土到西部戈壁,从繁华都市到南疆边陲,广州的教育工作者们怀揣着“教育公平”的理想,跨越千山万水,将优质教育资源与先进理念带到欠发达地区,用汗水与爱心搭建起东西协作、南北互助的教育桥梁。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温福军,2023年响应号召,赴甘肃张掖培黎职业学院支教。初到张掖,他克服气候不适,三个月走访12家车企,形成专业对接方案;他优化管理制度,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精品课程,填补当地专业空白。他不仅指导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6项大奖,还带教师团队首夺甘肃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推动“1+X”证书试点,92%学生“获证即就业”。他为学生送衣物、过佳节,推动校际合作,用专业与仁爱书写奉献篇章。

图片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教务科科长张建辉,与新疆教育情缘始于11年前。2023年,年届半百的他任广州市教育局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支教团团长,带40名教师赴疏附县支教。他梳理当地教育制度,安顿支教教师,成立临时党支部,增强团队凝聚力。任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挂职校长时,张建辉引入广州管理模式,制定三年振兴计划,推行“以赛促教”。两年多来学校获地区以上奖项95个,近三年高职高考上线率均超70%,2024年高职高考上线率74.6%。他还推动“世界冠军进校园”,助5名疏附师生赴广州特训,实现疏附职校学生国赛“零的突破”。

2812x5000_68bc1622058ec.jpg?X-Amz-Conten


广州市育才中学教师沈明,34年教龄尾声赴南疆。2024年8月,她赴喀什疏附县第二中学支教,发现师生缺教辅书便发起求助,半个月募集3340本,援疆不到7个月,发动2000多人次捐赠近50万元物资。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弱,她创新教学方法,助英语薄弱的学生期末成绩提升30多分。作为省“粤派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她成立疏附县“双融双创”教师工作坊,组织多场培训,覆盖教师超5000人次,事迹被权威媒体报道22次,获评省援疆“先进个人”、疏附县“三八红旗手”。

2812x5000_68bc1621e7098.jpg?X-Amz-Conten


情系特教,守护折翼天使逐梦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中充满温度的领域,面对听障、视障等特殊群体学生,广州的特教工作者们以超乎常人的耐心与爱心,为“折翼天使”搭建起成长的阶梯,用专业与坚守,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绽放生命的光彩。

广州市启聪学校校长马丽,多年深耕特教。2011年,在学校异地重建工作中,历经10年,2019年新校启用。教育教学中,她提出“以美启聪,融合同美”理念,建设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学校。2017年,马丽推动学校加入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开展“健聋融合”教育,推动特殊学生适宜融合发展;她打造“同美德育”品牌,学生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众多听障学生考入名校,毕业生获评“广东好人”。作为市特教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构建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听障学生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她联系资源为52名困难学生捐赠总价值104万元的助听器。她还推动区域融合教育,学校获评省特教示范校。

图片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实践基地书记、主任林海健,27年坚守教育一线。1998年,他放弃市一级学校机会,赴城乡接合部薄弱学校任教,助厌学学生重返课堂。2006年起,他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体验式”教学,开发“飞鹰展翅争章”课程。作为市首批国家安全教育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他设计9门体验课,录制2个市级教学视频收视量破百万。他还构建“一老一小一家一社”全龄教育网络,年均送教30余场,惠及6万余人;2024年他成立海教基地幼教集团,推动海珠电大转型为全龄段学习平台。

图片

扎根基层,点亮乡村教育希望
德育铸魂,指引学生阳光成长

乡村教育是教育振兴的重要一环,在广州的乡村校园里,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放弃城市的便利,选择坚守乡土,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为乡村孩子搭建起通往外界的桥梁,用知识与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育华小学教师周威利,13年扎根乡村思政教育。十余载以校为家,她每日清晨到校筹备教学,深夜仍忙碌于教学与行政工作,身兼多职,一丝不苟。思政教学中,她注重培育学生思想情怀,并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投身教科研,发文获奖丰富,其中参与开发的思政课“自主四构”教学模式获市级创新成果奖;她撰写的案例获省“铸魂工程”优质成果。周威利推动科组获“市优秀思政教研团队”,助学校摘得“市红色教育示范校”等多项称号。2024,她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同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1600x1067_68bc13dadb2c1.jpg?X-Amz-Conten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正高级教师万博,来粤23年、坚守八十九中,任高中班主任22年半,所带十届高三毕业班均取得优异成绩。她的“六心”育人模式,不仅助力一届又一届孩子圆梦高考,更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上届理科班重本率近90%,语文平均分116.7。今年高三理科班重本率高达95.5%。作为省首批、第二批、第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她首创“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培养了117位名优班主任。万博在《中小学德育》开设专栏,其著作《万博老师带班宝典》热销,主持5项课题,成果推广成效显著。

1600x1067_68bc13dade422.jpg?X-Amz-Conten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晓彤 通讯员 穗教宣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