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山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暨“大学第一课”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2万余名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线下线上齐聚一堂,共上大学第一课。《坪石先生》校史故事的动情展示,五星红旗的庄严入场,向高中母校献花的致敬感恩,让这堂大学第一课精彩纷呈、意义深远。
传承红色基因,不忘来时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堂开学第一课也是新生们的红色第一课。
中山大学的抗战历史是一段对于中大人刻骨铭心的血色记忆。当广州深陷战火,学校一度迁校办学。1940年,心系家国命运的中大人多次发起迁校请愿,希望能回到抗战前线作出贡献。于是,大家踏上了回迁广东之路,来到粤北坪石。以黄际遇、杜定友、卫梓松为代表的中大人,坚持办学,知识救国,在战火中赓续文脉,被后人称为“坪石先生”。
典礼上,新生们集体观看了电影《坪石先生》宣传片,对中大在坪石办学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海洋科学学院2025级本科新生米君颐说,看完《坪石先生》宣传片,心里沉甸甸的,“他们舍身保护书籍、坚持办学的画面,让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坚守和传承。今天的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更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页书。”他说,将倍加珍惜现在的时光,把知识真正学进心里、报效祖国。
感人的气氛在五星红旗入场时走向高潮。在国旗班学生的护送下,曾于中山大学百年校庆日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与朝阳同升的五星红旗庄严入场。这面国旗彰显了百年中大与家国共进的荣光,承载着“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的校训精神,让全体中大人倍感光荣、无比自豪。
从高中到大学,不负少年心
前行不忘来时路,回首不负少年心。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有一批特殊的嘉宾。他们就是来自全国各地21所中学的教师代表。老师们用智慧点亮青春、用汗水浇灌成长,是新生的引路人,薪火永续,感恩在心。在庆祝第41个教师节之际,中山大学邀请了中学教师代表来到开学典礼现场,掌声雷动中,新生代表将承载着满满心意的花束献给中学教师代表,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与敬意。
“我们能够顺利进入中山大学学习,离不开母校的辛勤教导。很开心能够在自己的开学典礼上为母校老师们献上一束花来表达心意。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桃李满天下!”献花学生代表、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2025级本科新生朱庭萱激动地说。
老师的关怀,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智慧,犹如明灯,照亮学子前行的路。新生即将在中大校园迎来梦寐以求的新生活。大学与高中有什么区别?在大学应该怎么学习?这些疑惑都在教师代表、世界顶级数学家、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教授张益唐分享的三种“美”中找到了答案。
大学之美,美在师生共同把“已知”翻译成“未知”,再把“未知”变成下一代学子新的“已知”。科学之美,在于它始于好奇,终于人类的福祉,把未知变成国家急需,把人类共同难题再向前推进一页。生命之美,在于多元,在于波动不会消失,在于相信“我很特别,而且会越变越好”时,就拥有了终身成长的动力和能力。张益唐向新生表达了最真挚的祝福与期望:“我希望你们能多向真理提问,允许自己为‘无用’的科学问题着迷,能看见自己生命的独特纹理,也看见持续生长的无限可能,心有所向,学以成人。”
同心同行向未来,不负今日志
今年是中山大学迈向新百年的第一年。一代中大人,有一代中大人要做的大事。如何做有为中大人?校长高松院士留下这道思考题,也分享了他的建议。一是要心怀“国之大者”,博学报国。希望同学们能以高兆兰、谢志光、夏书章等中大人为榜样,博学审问,将“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信念,化作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和逐梦前行的底气,做有为中大人。二是要兼听而包容,审慎明辨。真正的学问,源于对知识的敬畏;真正的成长,源于对自我的超越。希望同学们面对海量信息时,审慎明辨,不要轻信盲从;遇到观点交锋时,尊重异见,不要排斥抗拒;获得成绩时,感恩朋辈互助,不要归功于一己之能。三是要勇于走在前沿,笃行致远。孙中山先生曾言:“夫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无行之人。”学习和思考很重要,但最终要付诸行动,实现知行合一。希望同学们未来无论是在实验室攻坚克难时,在做田野调查时,还是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时,都能不断提升自身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最终形成真正的创造力,坚定不移地走在时代的前沿,做有为中大人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我们是什么样子,中大就是什么样子。”成为中大人不仅是一份荣光,更是一份责任。中大新百年的画卷已经铺开,新中大人也已接过与学校同心同行向未来的约定。如何走好未来的路?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对新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同学们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大人,志存高远,坚定前行。要立大志、立长志,不躺平、不懈怠,在中大这片思想与学术沃土上,把个人志向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在逐梦的征程中不断超越自我,真正成为胸怀家国、不负时代的建设者和引领者。第二,希望同学们成为“有良知有温度”的中大人,修身立德,仁爱向善。中大校园,始终充满着温暖的关怀。这种“温度”,是中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柔和底色。希望同学们要诚信治学,明辨是非,涵养仁心,保持温度,学会理解,懂得关爱,常怀感恩。第三,希望同学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中大人,心系家国,勇挑重担。要用笃行的态度,练就勇挑重担的“铁肩膀”,及早规划、积极探索,突破常规、敢于质疑,勇闯未知、善创新知,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书记和校长的讲话让我们深受启发。‘为社会福,为邦家光’,是每一位中大人毕生的追求,把‘家国理想’照进未来,我们要超越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志向融入国家蓝图。”研究生新生代表、先进能源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孙天宇说。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编辑:杨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