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只是普通的鼻炎、鼻窦炎,辗转求医18年,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谁曾想,困扰他多年的“真凶”,竟是一截深藏在鼻窦深处、长达3厘米的树枝!近日,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喉科精准“破案”,为阿杰(化名)解除了长达18年的痛苦。
老“鼻炎、鼻窦炎”,十八年“未解之谜”
2007年,阿杰不幸遭遇意外,树枝扎进脸上。在当地县医院紧急处理后,医生取出了几块碎片并缝合好了伤口。尽管后续也出现过感染、脓肿甚至伤口裂开等麻烦问题,但好在也顺利出院,面部恢复得不错。
可从此时开始,他开始反复的“感冒”,鼻涕总擤不干净,他也成了多家医院的“常客”。CT、磁共振(MRI)检查做了不少,报告结论几乎一致指向“鼻炎”“鼻窦炎”,医生给出的建议也多是“保守治疗”。他也尝试了各种药物,但症状始终反复,无法根除。“每次发作都很难受,感觉鼻子里面总是不清爽,药吃了不少,就是没什么用。”
精准判断!一次“不做内镜”的神转折
直到今年7月,阿杰来到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久病成医”,阿杰一如既往地询问,是否需要做鼻内镜检查?出乎意料的是,唐志元副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专业判断,拒绝了这一提议。他果断建议:“不做鼻内镜,直接做CT。”——正是这个关键决策,让一桩隐藏18年的“鼻内悬案”水落石出。
CT结果显示:阿杰的右侧蝶窦存在占位性病变。存在一个性质待查的“骨瘤”,并同时诊断出右上颌窦囊肿、右侧筛窦、蝶窦炎、鼻中隔偏曲及鼻炎。唐医生告诉阿杰,蝶窦内的这个“异物”不一定是骨瘤,也可能是其他东西,但无论是什么,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通过手术探查清楚。同时,长期的异物存在已导致局部炎症和反复头痛。考虑到多年饱受困扰,阿杰选择了手术。
阿杰的CT影像显示。
手术揭秘,18年“元凶”终现原形
鼻内镜微创手术由张庆丰主任、李丽明主任医师指导,唐志元副主任医师完成。当唐医生打开阿杰右侧后组筛窦,小心翼翼地探查后,这个令人震惊的“异物”呈现在大家面前:取出的并非预想的骨瘤,而是一截长约3厘米、质地坚硬的树枝!
从阿杰鼻窦内取出的树枝长达3cm。
术后看到取出的异物,阿杰恍然大悟!这截树枝,正是2007年那次意外受伤的“遗留物”。当年县医院处理时虽然取出了几块碎片,但这截“狡猾”的树枝,很可能在伤口感染、脓肿、崩线的复杂过程中,“躲”进了位置深在、结构复杂的右侧后组筛窦及蝶窦腔内。这截树枝竟如“隐形”般藏匿了整整18年……
“困扰我18年的‘鼻炎、鼻窦炎’,根源竟然是这个!难怪怎么吃药都好不了。”阿杰如释重负,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那种感觉,真的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轻松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阿杰术后发朋友圈感谢深大总医院医护团队。
长期鼻部不适+外伤史,记得及时排查异物可能
唐志元副主任医师介绍,鼻窦(尤其是位置深在的后组筛窦、蝶窦)异物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且非常隐蔽,极易被误诊为慢性鼻窦炎、鼻窦囊肿甚至肿瘤,长期、顽固性鼻窦炎患者应提高警惕。像阿杰这样,异物存留时间如此之长、体积如此之大(3厘米),且反复引起感染的情况更为罕见。精准的影像学评估(如针对性强的CT扫描)和医生基于经验的准确解读是诊断的关键。唐医生也提醒阿杰,术后仍需密切随访观察,长期慢性炎症和手术本身可能对鼻腔鼻窦黏膜造成一定影响。
阿杰及家属对深圳大学总医院,特别是唐志元副主任医师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团队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并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感谢唐医生的专业判断和精湛技术,没有整个团队细致的手术,我这根‘心头刺’还不知道要扎多久。感谢所有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
唐志元副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市民,如有类似长期鼻部不适+外伤史,记得及时排查异物可能,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早日轻松呼吸。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谢萌 通讯员伍倩婷 曾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