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2024年9月1日,《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部专门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一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以制度创新筑牢了港澳青年赴粤发展的根基,更通过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让越来越多港澳年轻人踏上这片热土,勇敢追梦。截至2025年7月31日,全省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共16.53万人,相比2023年底增长47.59%,相比2024年底增长5.83%;累计孵化港澳青创项目超6500个,在孵港澳项目占比在40%以上。“狮子山下”的奋斗精神与“濠江之畔”的创新活力,在这里交相辉映。
法治守护:让创业之路走得更稳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港澳青年,强调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条例》围绕加强港澳青年在内地九市就业创业的服务保障、完善跨部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健全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作出规定,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支持体系,推动解决港澳青年就业创业面临的堵点卡点问题,为港澳青年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大湾区内地九市迅速行动,推动《条例》落地见效。广东在省级层面积极统筹,为港澳创业者搭建“全链条”服务网络。在政策支持方面,深入实施《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细则》,为港澳青年提供低成本创业场地,并推出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优秀创业项目资助等17项精准扶持政策,累计为港澳青年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超过8000万元。多次赴港澳举办广东创业政策宣介、创业大赛推介、港澳青创基地推介等活动,提高政策知晓度和传播度。在融资服务方面,推动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不断健全,其中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等多市依托跨境数据验证,帮助港澳青年申请超1亿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在创业服务方面,珠三角9市已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84家,总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可为有创业意愿的港澳青年提供最长3年免费的创业场地和“一站式”创业服务。创新实施港澳服务专员、大湾区职场导师、助推第一笔订单落地等特色服务。在交流合作方面,积极发挥“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等合作机制作用,粤港澳三地联动举办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百团万人湾区行、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大湾区青年人才对接会、粤港澳籍硕博学子研学走进湾区、暑期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嘉年华等特色品牌活动,为港澳青年提供政策解读、基地推介、实地参访、项目路演、创业交流等全场景交流平台。
大湾区内地九市逐渐形成“一市一特色”港澳青创服务样板。广州市在香港、澳门设立“湾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政企校联动,打造集信息发布、服务保障、政策宣传于一体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深圳率先制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标准化服务指引,面向入驻市级港澳基地的港澳青年配租保障性租赁住房116套。珠海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完善商事登记、税务、不动产、社保、医保等领域的“跨境通办”服务,累计减少港澳企业居民跑动超20万人次……这些特色举措有效激发了港澳青年的创业热情,进一步丰富了湾区创业生态。
平台赋能:助力创业者打好根基
《条例》指出,省和内地九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按照规定做好基地建设和运营的资金保障工作。过去一年,广东着力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12个重点基地为骨干、各地特色基地为基础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支撑体系持续优化,实现港澳青年来粤创业政策、服务和交流机制“软联通”。
作为龙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围绕“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着力打造国家级、国际化、示范性的标杆,形成“公益机构+创业基地+投资基金”生态链,实现“创业孵化+产业加速+企业管理、创业社区+投融资体系”闭环,目前已引进404个项目,带动就业超4400人。
香港青年刘子健创办的量唯科技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项目的典型代表,该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新媒体代运营、招商加盟体系赋能、品牌营销全案策划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品牌实现精准触达目标受众与高效商业转化。刘子健表示,“基地对我们免租金、物业费、水费、网费,一年为企业能省下30万-40万元创业成本,今年还能申请公寓免费入住。基地有创新创业导师库,碰到问题,随时能找专业人士帮忙。并且,基地经常办各种活动,我们带来了关注和合作资源。”
《条例》颁布两个月后,位于深圳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迎来了首位港籍总经理——莫伟轩,逐步组建起专业化、国际化的运营团队,推出梦工场“1510”新模式,并吸引詠藜園、永年士多、愈欣书店等一批港资品牌入驻,“港味”愈发浓郁。直至目前,梦工场已吸引近万家港企落户;在园的535家团队中,香港团队453家,占比超过八成;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其中近半来自香港。
珠海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是粤澳合作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培育和引进了142家高新技术企业,汇聚普强时代、芯潮流、纳金科技等一批优质港澳科技企业,并设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平台,是澳门青年进入内地发展的“理想选择”。今年,基地发挥珠海基金三期的投资带动作用,投资1个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团队创业项目1500万元,该项目落地珠海,对接3家港澳创投机构,服务港澳青创企业15家。
东莞松山湖基地依托资源集聚优势持续发力,已累计引进182个港澳项目,带动超160名港澳籍人员就业,进驻项目涉及计算机研发、智能制造研发等前沿领域;佛山对入驻港澳基地的项目实行最长三年场地租金及水电费用全免政策。各地市共同发力,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深融合的港澳青年合作对接交流核心圈,形成了“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的良好创业生态。
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为代表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正成为港澳青年北上创业的“重要起点”,也成为港澳创业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支点”。
精准服务:打造全要素创业生态
近年来,广东通过全面推介“1+12+N”体系覆盖港澳青年创业全链条、跨区域的服务网络,以及湾区内地九大城市各自的特色产业优势,精准推动港澳青年创业项目与大湾区产业需求、创业资源紧密对接,为港澳青年搭建了创业项目展示、资源对接的平台。
今年5月,国家级重磅创业赛事——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落地湾区,“1+12+N”港澳青创基地深度参与,依托自身资源,精准开展宣传推介,积极发动对接优秀在孵出孵项目参赛,为壮大参赛规模、提升选手质量予以有力支撑。本次大赛的7146个报名注册项目中,港澳项目共1761个,占比24.6%,其中400多个港澳项目由全省59个基地推荐参赛。经过一个月的激烈角逐,五个赛道共有142个港澳项目顺利晋级复赛,占比近三分之一;共有38个港澳项目最终晋级决赛,占比25.3%,在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领域彰显港澳风采。
据了解,大赛复赛期间,粤港澳(广东)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香港数码港、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等近100家创业孵化载体及留创园也受邀参与大赛配套活动,推动港澳元素深度融入、全链条资源对接、产业精准赋能,已对接创业项目253个,与42个创业项目达成初步入孵意向。
来自香港大学医学院的“人源胰岛类器官治疗糖尿病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团队就是广大参赛项目中的一员。“我们一直都打算在广东生物产业集群发达的城市落地。”该团队成员龙飞表示,团队已经与一些投融资机构和创业孵化基地有过对接落地意向还是明确的。“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我看到生物医药领域各个产业链条、方向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都在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大湾区整体的氛围非常好。还有就是政府的扶持力度都非常吸引人。”龙飞说道。
《条例》实施的一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创业生态建设之路上的又一次迈进。从法治保障到基地建设,从大赛激活到生态赋能,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吸引一批又一批港澳青年前来创新创业、勇敢追梦。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跨江而来,到湾区落地扎根、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在茂盛的“创业雨林”中尽情展现独属当代创业者的崭新风采。
据悉,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百团万人湾区行”暨“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新成员”欢迎仪式将于9月9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港澳青创基地等平台作用,促进创业资源在大湾区内有效对接,支持港澳青年更好创新创业、融湾发展。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