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气象!这个开学季,深圳中职学校透露的新生录取数据令人眼前一亮:有多所中职学校,超九成新生中考分数超公办普高最低录取线;有中职学校公办普高录取线以上新生占比,较去年提升了四十四个百分点;还有中职学校刷新近20年深圳中职录取新生最分数纪录!
突破常规认知的选择背后,“热爱”“就业”成为学霸新生和家长谈及的高频词。新生们认为:“读中职一样可以升学读本科,而且学一门技术对以后更快就业有帮助”。家长们则表示,职业教育早已不是“没出路”的代名词,“学历+技能”双保险的发展路径,是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九成新生超公办普高录取线
“我们迎来了学校建校以来,中考成绩最优异的一批新同学。”今秋开学,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深圳二职”)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波在开学典礼上激动地分享新生录取数据。
在该校今年入读的1180名新同学中,有911人超过444分的公办普高最低录取线(AC类走读生,下同)占比高达90.38%。而这个比例,在2020年仅为27%。
从2020年至今,深圳二职新生中,公办普高录取线以上学生占比,以每年超十个百分点的涨幅上升。从27%、47%、59%、71%,跃升到去年的86%,直至今年新生中超过公办普高录取线的人数超九成,六年间共上涨了超六十三个百分点。
在新生录取分数超民办普高录取分数线方面,深圳二职的录取数据同样呈上升趋势。今年,该校新生中超民办普高录取分数线的有996人,占比达到98.81%,较2020年的68%上涨了三十个百分点。王波表示,这些成绩说明:“中职生不是所谓的‘落榜生’,中职学校是孕育梦想、成就出彩人生的摇篮。”
值得注意的是,一所中职学校绝大部分新生中考成绩超公办普高录取线,在深圳并不是个例。
记者从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深圳一职”)了解到,今秋新学期,该校各专业平均录取分数线是480分,远超444分的公办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该校“中本贯通班”的录取分数线更是达到512分,超公办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68分。
实际上,作为深圳头部优质中职学校,深圳一职录取分数线超公办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已成为常态。至于这样亮眼的录取成绩是从哪一年开始出现的,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未有统计,但是:“这个情况已经保持好多年了”。
此外,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录取的新生中,超过公办普高录取线新生占比为74.87%,和去年相比提升了四十四个百分点;超过民办普高录取分数线的新生占比98.73%,也比去年略有提升。今年报考该校的高分数学生中,最高分是509分。
放弃“十大”普高选中职、学汽修
在这些中考分数超公办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但仍选择报读中职的学生中,唐海洋是今年最受关注的一位。今年7月30日,中考563分的唐海洋到深圳二职注册报到,成为该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生。随后,他坚定选择中职的故事被各平台发布,视频浏览总量超100万。
凭借超深圳“十大”高中录取分数线的优异成绩,唐海洋成为深圳二职创校以来录取的最高分新生。“563分也可能是深圳中职学校近20年来录取的最高分。”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无论是中职还是普高,只要能满足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需要,就是好学校。”对于有网友认为“高分读职校是浪费分数”的观点,唐海洋表示个人选择“合适最重要”,分数没有浪费一说。“读中职一样可以升学读本科,而且学一门技术对以后更快就业有帮助”。 他立志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未来将继续深造读本科,下一个目标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简称“深职大”)。
和唐海洋一样,在普高和中职之间坚定选择中职的新生还有很多。9月1日,在深圳一职开学典礼上,该校数字影像技术专业(中本贯通班)张晓婷同学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以547分的入学成绩,成为该校今年录取的最高分新生。从深圳今年公办普高录取分数线来看,547分可以被全市排名前二十的优质普高录取。
为什么会选择深圳一职?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张晓婷总被这样问。“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她坦诚回应:“如果说能考进深圳技术大学‘中本贯通’是一种幸运,那能选到自己本来就喜欢的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就是一种幸上加幸了!”
“学历+技能”为就业上双保险
“他觉得这个专业非常好,非这个专业不报。”唐海洋同学的爸爸得知孩子要报读中职时很是意外,和孩子沟通后才逐渐认可他的选择。“行行出状元!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就好,不要让青春留有遗憾。”
张晓婷同学的妈妈卢女士也表示,最初她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更稳妥地走“好高中+好大学”的发展路径。“但我们从没把普高当成唯一选择,现在的职业教育早就不是‘没出路’的代名词了。”
在普高和中职之间做选择时,卢女士主要考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升学路径的适配性、未来就业的竞争力这3个核心因素。 在卢女士看来,未来的就业会越来越看重“专业匹配度”,孩子在职校能锻炼实践能力,加上未来不用因为参加高考冲刺还能获得全日制本科文凭,不管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读研、读博,“都比单纯拥有普高文化课基础更有优势”。
她坦言,“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能让孩子走上“学历+技能”双保险的路径,对有明确专业目标的孩子来说,比盲目挤普高的“独木桥”更有价值。
正如家长卢女士所看到的,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中职多元升学途径给予学生和家长的底气。目前,广东中职生升学的主要途径包括:春季高考、三二分段贯通培养、中高企长学制、中本贯通培养、免试保送(技能大赛获国赛三等奖以上、省赛一等奖选手可免试保送高职院校)等。
今年,深圳正式开展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七年一体化中本贯通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学生在中职学习3年后参加转段考试,合格后进入对应本科院校学习4年,顺利毕业后可获全日制本科文凭。
不久前,深圳也正式开展中职、高职和企业(简称“中高企”)协同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深圳首批4所高职院校携手18所中职学校及29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开设39个长学制人才贯通培养试点专业,2025年招生规模达2700人。中高企参与长学制试点专业的育人各环节,合作企业设立实习基地作为校外教学场所,接收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还会优先接受合格毕业生在本企业就业。
此外,还有如深圳二职与深职大共建“三二分段”等多元培养路径模式。今年深圳二职超过一半的新生,在踏入中职校门的同时,已经锁定升学路径,成为深职大、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准大学生”。
推进高中多样化办学的重要契机
“今年,全国多地已经出现普通民办高中招生招不满、学生优先选择公办中职的现象。”在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部分中职学校招生分数赶超公办普高早已不稀奇。多地中职学校推进的“中本贯通”育人模式颇受家长和学生青睐,“上海很多‘中本贯通’项目录取分数已达到区重点录取线,有的甚至达到市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熊丙奇表示,这个现象也是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机遇。“今后高中教育要更多地走向多样化、均衡化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发展选择,这或许是各地推进高中阶段多样化办学的重要契机。”他提出,“中本贯通”受追捧也意味着中职要不断改革,实现高质量育人。“实际上,现在绝大部分中职毕业生都会选择升学,他们要么上高职、要么上职业本科。”
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在推进中职教学改革时,大力推进贯通培养模式,以“中本贯通”和“中高职贯通”等长学制育人方式,打破“中职学历断头路”的固有观念,让家长摆脱“上中职没出路”的焦虑。
熊丙奇最后表示,“中本贯通”对准高中生是否具有吸引力,关键还在于参与贯通培养的本科院校层次和办学质量如何。“如果广东有更多优质本科院校参与‘中本贯通’项目,进一步提高中职吸引力,今后深圳乃至广东的中职学校,吸引更多达到市重点普高录取线的高中生入读,也将是常态。”
新晋职业本科大学招生“开门红”
在深圳中职学校录取数据惊喜连连的当下,深圳的职业本科院校新生录取数据同样可圈可点。
今年,深职大在本科招生计划翻倍的情况下,省内外物理、历史类录取的考生均100%超特控线,生源质量再创新高。其中,高分段录取考生人数增加显著,物理类600分以上考生10人;录取最高分617分,超特控线83分,超本科线181分;最低分566分,超特控线32分。该校今年首次招收本科历史类考生,录取最低分558分,超本科线94分。同时,今年深职大83个专科专业继续面向全国20个省份招生,共录取了专科新生9300人。
今年6月正式“升本”,今秋首次开展本科招生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信大”),也在本科招生方面实现“开门红”。该校首批5个职业本科专业招生300人,录取分数线高起点开局。其中,投档最高分达600分,超本科线164分,超特控线66分;投档最低分566分,超本科线130分,超特控线32分,最低排位60409,报到率100%。
今年,深信大专科招生同样表现优异,省内(深圳市外)招生历史类最高分达540分,物理类最高分达557分,刷新历史纪录。同时,在去年的基础上,该校专科招生新增6个省份,招生范围扩大至全国15个省(区),录取分数平均超出本科线47分,最高投档分达到566分,创下了省外招生最高分数纪录。
如果高考分数够得着“211”,你会放弃“211”选择职业院校吗?面对这个问题,林港洺同学的回答出人意料。今年高考取得617分优异成绩的他,本可选择不少“211”大学,但他最终报读深职大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验班)专业。
放弃“211”可惜吗?“有过觉得可惜的想法,不过在我填志愿前参观学校后,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林港洺认为,自己坚定选择的是一所能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高校、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深职大或许名气不大,但就业率高!”填报志愿时他思路清晰:要选一所资源丰厚、就业好的大学;学校最好就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是我的首选!”
“我不觉得可惜,尊重孩子的选择。”谈及孩子选择深职大,林港洺同学的妈妈梁女士提到,家人刚开始对孩子的选择是有分歧的,但是在她带孩子到深职大实地参观、分享学校及专业发展情况后,大家都认可了孩子的决定。
“入学即入职、上课即上岗”
正如林港洺所关注的那样,在破解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难题上,深圳职业院校利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优势,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
如今年3月,深职大与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的“汇英班”,通过校企联合育人模式,实现了高技能人才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了一批“上岗即上手”的技术能手。该模式面向深职大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等专业毕业班学生开展,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并组建教学班。学生在大三上学期末接受特训,通过企业考核后,大三下学期即可直接进入企业实习。
“这些学生展现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令人惊喜。”企业负责人表示,经过系统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其创新思维和攻坚精神更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考核的学生不仅可获得企业颁发的证书,更有机会直通该企业生态联盟企业,实现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深职大与汇川技术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已连续开展8届,为相关企业输送约180余名精准匹配需求的自动化技术人才。
这种“入学即入职、上课即上岗”的育人新模式,正在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新范本。校企双方通过共建课程体系、共享教学资源、共育师资队伍,真正打通了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储备了优质人才资源。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曼娜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