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改革落地,蚂蚁基金、盈米基金率先响应

南都N视频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9-09 19:16
图片

近日,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合理调降公募基金认购费、申购费及销售服务费率水平,并优化赎回机制,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在受访专家看来,这一被业内称为“收官之举”的改革,不仅精准切中“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更将推动公募基金从“规模驱动”转向“服务驱动”,重塑行业生态格局。

面对基金销售新规,多家基金销售机构第一时间表态支持并积极响应。蚂蚁基金董事长王珺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连接机构与投资者的销售平台,蚂蚁基金将积极响应降费要求,持续践行低费率让利投资者。盈米基金也明确表示,公司坚定支持并积极落实本轮费率改革各项要求,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理念,持续通过科技与投顾服务能力,帮助投资者提升投资体验与回报,共同迎接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政策破冰:“前端降费+后端激励”组合拳直击行业痼疾

《规定》的具体举措聚焦“降成本、引长期”两大核心,形成了一套精准发力的政策组合:在费率上限上,明确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的认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0.5%、0.3%,同时鼓励销售机构进一步推出费率优惠;在赎回机制上,创新推出“持有超1年免收销售服务费、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的安排,从制度层面引导长期投资。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孙珩指出,此次费率调整将直接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尤其是混合型基金,对中小投资者和高频申赎群体的成本减负效果尤为显著。更重要的是,费率与持有期限挂钩的导向,契合基金“长期投资”的核心属性,有望引导投资者减少短期交易、延长持有周期,从行为层面改善投资习惯。

长期以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痛点背后,是投资者频繁申赎、销售机构“重首发、轻持营”的机制弊病。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田利辉认为,新规的“前端降费+后端鼓励长期持有”组合,正是针对这一痼疾的破局之举。“阶梯式赎回费安排行为金融学中‘成本锚定’效应,通过提高短期交易成本,能有效抑制非理性赎回,引导投资者走向长期投资。”

孙珩进一步分析,“持有超1年免收销售服务费”是对长期投资行为的正向激励,直接降低了长期持有者的成本;而“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则能减少短期赎回对存量持有人利益的侵蚀,间接抑制非理性申赎。这种“胡萝卜+约束”的设计,能有效提升短期交易的隐性成本,对抑制“赎旧买新”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不过她也强调,实际效果还需依赖投资者教育深化及销售渠道激励机制的同步调整,难以完全杜绝短期投机行为。

倒逼行业转型,销售机构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新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规定》对尾随佣金(客户维护费)机制的调整,进一步释放了“引导服务重心、促进行业分化”的信号:一方面维持向个人投资者销售基金的尾随佣金比例上限(50%)不变,另一方面下调向机构投资者销售非权益类基金的尾随佣金比例上限。

孙珩表示,这一“差异化”政策的核心意图,是引导销售机构更重视个人客户服务与权益类产品推广。对中小销售机构而言,传统依赖认申购费及尾随佣金的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如混合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显著下调,中小机构难以再依靠销售规模获取高额收入;同时,在市场竞争中,其资源、品牌影响力逊于大型机构,吸引客户、做大保有规模难度更大。

但挑战中也蕴含着转型机遇。孙珩指出,新规将倒逼中小机构从“流量经营”转向“保有服务”,通过专业能力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若能聚焦客户长期服务,深耕细分客群,例如为特定区域、特定投资偏好的客户提供定制化资产配置方案,有望提升客户粘性与基金保有量;同时,若能抓住权益类基金推广的政策导向,精准挖掘潜力产品,也能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

田利辉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新规将推动销售机构全面从“流量获取”转向“保有服务”,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但FISP平台的建立为中小机构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中小机构的核心出路在于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运营成本,避免陷入简单的价格战,最终实现差异化发展。”

机构积极响应,多措并举落实新规

作为头部销售平台,蚂蚁基金已率先拿出具体行动。据蚂蚁基金董事长王珺介绍,蚂蚁基金多年来持续实行申购费打折。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4年间,蚂蚁基金累计预估为投资者节省了超500亿元交易手续费。在积极降费让利投资者的同时,平台持续加强“买方服务”建设,通过专业的数字化服务,全方位提升投资者理财体验与获得感。

王珺强调,此次费率改革有助于稳步降低投资者成本,提升投资者获得感,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连接机构与投资者的销售平台,蚂蚁基金将积极响应降费要求,持续践行低费率让利投资者。销售平台唯有真正成为机构与投资者的“双向桥梁”,才能践行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的价值。

盈米基金则从行业发展视角,将此次降费改革定位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据其分析,本次第三阶段改革聚焦销售环节,系统性调整了认购费、申购费、销售服务费及尾随佣金等多类费率,每年预计为投资者节约约300亿元,降费幅度达34%。公募基金三个阶段降费改革,累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是实实在在的让利惠民,深刻体现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与普惠性。

“对基金代销行业而言,此次改革不是简单的‘降费’,而是一场从‘规模驱动’到‘服务驱动’的范式革命,倒逼行业回归‘买方本源’。”盈米基金表示,该公司坚定支持并积极落实本轮费率改革各项要求,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理念,未来将持续通过科技与投顾服务能力,帮助投资者提升投资体验与回报,共同迎接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长期价值: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器”动力

费率改革不仅是让利于民,更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对资本市场来说,降费是“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制度保障。

盈米基金指出,降费后公募基金对居民储蓄、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将显著提升,与证监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方向形成“同频共振”,预计每年可为市场注入可观增量资金。这些长期资金的入市,将从三方面优化资本市场生态:一是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优化市场结构;二是增强市场稳定性与韧性,减少短期频繁申赎引发的市场波动;三是配合“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等安排,进一步引导投资行为理性化。此外,指数基金等低费率产品的加速发展,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透明、更多元的资产配置工具。

“一个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费率透明、服务专业的基金行业生态,将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筑牢机构投资者基础。”盈米基金强调。

田利辉也认为,此次改革推动基金费率结构更趋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费率改革方案,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立足国内市场实际情况,通过‘降费让利+机制引导’双轮驱动,不仅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将提升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全球竞争力,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不难看出,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改革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刻变革:它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服务导向、从产品销售转向资产配置、从短期激励转向长期陪伴。随着《规定》正式落地,一个更透明、更公平、更聚焦投资者利益的基金市场生态正逐步形成——这不仅将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与信任感,更将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国际竞争力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