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金秋,师恩如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赞天下师者育人之德,9月8—9日,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孔子》,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入选剧目在广州大剧院上演,以中国古典舞的悠远雅韵,生动再现至圣先师孔子博大深邃的精神风貌,引领观众步入孔子的思想殿堂,感悟千年智慧,感念师恩深重。
台上弦歌不辍,台下桃李芬芳。为致敬教育工作者,此次演出广州大剧院特别推出教师专享购票折扣,并于舞剧《孔子》首场演出前特别策划“翩跹舞韵,礼敬先贤”主题舞蹈快闪活动,邀请13名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的学生演绎剧中《采薇》片段。同时,演出前厅设有“杏坛墙”主题背景板,邀请观众在“杏花书签”上写下对恩师的感念与祝福,并将其贴于杏坛墙上。以“筑墙”致敬,以笔墨寄情,共同铭刻师恩、传承师道,再现千年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之美。
用舞剧塑造“至圣先师”形象
经朋友提醒发现这组卡司跟2018年孔子第一次来广州大剧院演出的卡司是一样的,先祝各位舞者健健康康事业长青!距离上次看孔子也有六年了(感慨),台上有愈发精进的舞者,也有新的面孔,台下有见证舞剧一步步继往开来的老观众,也有因为几部爆火舞剧开始回看一些经典作品的新观众,有这些因戏结缘的小伙伴,在剧场难得收获了一次快乐的演出体验。
现在市场上有各种求创新的作品,但扎扎实实做好老作品也同样让人钦佩。《孔子》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为人熟知,摘录他的思想著作并辅以现代所想象的意象也不失为一种浪漫的表现,通过这些特征鲜明的传统文化元素引起观众的联想想象,塑造了孔子尚礼尚仁,以及教化世人的“至圣先师”形象。
这里面最喜欢采薇和玉人舞,20人的采薇和4对小玉人好美好可爱(已词穷),没有大幅度的动作技巧,有的是通过阵型变换,高低落差,还有柔美内敛的水袖,加之人多站满之后真是带来如沐春风之感。还有身着淡绿色衣裙轻跳摆手而舞的小玉人,又古朴又灵动,让人倍感玉的温润、清澈和硬朗。这两段以外又有如绞杀妃的时候女群透出的阵阵阴风,开头执羽一段的整肃典雅,很久没看了处处都有点新鲜感。(那个飞馕duang地一下像飞盘飞出去也很新鲜哈哈哈)
好好看的鱼妃,熏香好轻盈好美,翻动的衣袖袍角落下的时候都是轻轻的,以舞问孔恍惚又成了一位仕途学子,一扫前面的柔美,变得那么不卑不亢。这次感觉彬彬刘老师的臣其实不是那么渴望权势,倒是好像有点那种喜欢捏死蚂蚁纯粹觉得好玩的那种扭曲感。
投稿人:吃饭的碗
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思想洗礼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舞剧,整体感觉特别震撼,整场演出从舞台设计、服装造型到演员的演绎都特别精彩。
以往我了解孔子的渠道都是书本或影视剧,不同于书本记载与影视呈现,舞剧通过肢体、音乐与视觉艺术的交融,将孔子这样一个形象立体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完成了一场跨越两千多年的“现场教学”,我感觉思想上和精神上都是一种洗礼。
最打动我的,是舞剧对孔子“大同理想”的视觉化呈现。作为一个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我在那一幕中仿佛看见了中国自古至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遥相呼应。舞者们在舞台空间中构建出一个没有隔阂、和谐共生的世界。
我本人很喜欢古典音乐,《采薇》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编舞以典雅流畅的肢体语汇,配合古典音乐的婉转节奏,展现出宫廷群舞的华美与秩序。一群女舞者翩跹起舞,如诗如画,既还原了《诗经》的意境,又赋予其强烈的剧场感染力,特别震撼。
投稿人:曹庭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
(投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将于9月16日至10月16日在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联动举行,将通过“艺汇湾区”剧目展演、“艺韵和鸣”艺术讲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艺美生活”惠民活动及“艺彩交辉”演艺交易五大板块,包含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为大湾区民众献上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艺术盛宴。
本届艺术节期间,南方+搭建艺术节“惠民专区”,市民可访问专题页面获取艺术节各项惠民信息,申领免费票等等。 此外,9月初,由南方日报、南方+APP启动,艺术节征文平台将正式上线,邀请内地、港澳文艺名家担任“征文推荐官”。征文鼓励500—1000字短文及140字微评,请广大市民分享自己在本届艺术节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艺术融于湾区生活的真情实感,征文活动将评出一批优秀作品,获奖者有望获得千元奖励。
剧照摄影:何铭
编辑:李春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