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落实广东演艺市场政策,深圳四方面发力建设国际演艺之都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09-10 20:38

今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印发的《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磅发布,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培育壮大演艺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供给和消费、拓展“演艺+”产业链条、培育演艺新空间等九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措施,为激发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9月10日,广东省召开演艺市场政策推进落实座谈会。会上,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对该政策的推进落实情况。深圳将演艺作为激活文旅消费、促进产业发展的发力点和新引擎,多措并举、量质同行。

1

大力资助舞台精品制演、票务平台搭建

持续激活市场发展活力

聚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持续激活市场发展活力。乘着广东重磅出台演艺扶持政策的东风,深圳在8月11日正式印发《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包括演艺精品创作、票务平台建设等在内的事项予以资助支持。

如支持打造一批演艺新空间和舞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精品,对经认定且演出场次和观演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演艺新空间和舞台艺术精品制演,按照综合评价和投入规模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支持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和高品质音乐会,培育发展新型演艺,按照演出规模、经济效益和影响力给予每场最高60万元资助;支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识别验证技术搭建大湾区演出票务平台,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接下来,深圳将加快制定配套操作规程及申报指南,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行业树立发展信心,集聚全球优质演艺资源,激发演艺产业创新活力。

聚焦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加快建设国际演艺之都。以《若干措施》中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国际演艺之都”为契机,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深圳市加快建设“演艺之都”实施方案》,锚定“湾区引领、国内示范、国际一流”发展定位,明确以标杆、品牌、精品、融合、科技为核心理念,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艺创作高地、演艺人才高地和演艺市场高地。依托毗邻香港优势,积极推动两地演艺资源互联互通,引入香港优质演艺团体、人才及运营模式,共同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聚焦发挥设施乘数效应,全面完善演艺场馆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深圳歌剧院、龙岗国际艺术中心、香蜜湖国际演艺中心等大型演艺场所建设,全面提升承演能力和服务功能,打造更多的演艺文化新地标和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交流重要桥梁。目前,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综合文化中心已竣工验收,龙岗国际艺术中心、龙华区大剧院计划将于今年底建成。

另一方面,积极促进演艺新空间品质提升。今年文博会期间,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试行)》,明确演艺新空间消防设计和消防管理审批指引,使演艺新空间的发展有法可依,稳定行业发展预期和信心。近期还将启动新一批演艺新空间认定工作,同时重点打造多个演艺新空间聚集区。

2

四大方面发力

全速建设“国际演艺之都”

接下来,深圳将重点围绕“市场、创作、空间、消费”四大方面开展工作,全力全速建设“国际演艺之都”。

做大市场主体。支持演艺企业、文旅企业做大做强,全面优化企业服务,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发展问题、场地档期问题。统筹完善市、区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大型演唱会扶持资助力度。聚焦演艺产业关键环节,培育引进一批龙头演艺企业。

做精创作生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快组建深圳话剧院、深圳民族管弦乐团等演出院团,推动现有文艺院团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创演能力,加大民营文艺院团扶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特色剧目的定制剧场、移动剧场,支持专业文化机构打造一批舞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精品制演。

做优空间资源。加快推进深圳歌剧院、深圳湾文化广场、龙岗国际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研究制定重点演出场馆运营模式,构建完善的演艺生态,全市一盘棋统筹演出剧场运营整体规划。活化利用闲置公共空间,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新”的演艺新空间,开发沉浸式剧场、脱口秀和LiveHouse等小剧场群、演艺新空间集聚区,为市民游客提供个性化消费场景。

做实消费联动。依托“票根经济”,打通演艺与旅游消费全链条。鼓励各区围绕演唱会、音乐节、大展、大赛,设计“演出+景区+酒店+商圈”主题线路,凭演出票可享景区门票减免、住宿餐饮折扣、购物满减等优惠,实现“一券在手、多场景消费”。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钟欣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