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产品
南都N视频品牌
二、背景信息
N视频是在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重点打造、南方都市报负责运营的新锐媒体平台,是覆盖年轻用户的新型传播阵地。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大项目,N视频定位是“湾区青年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年轻化表达、年轻态呈现,打造新型年轻人社交圈,成长为大湾区权威视频发布平台。
2025年,南方都市报社正式宣布旗下两大客户端——南都新闻客户端、N视频客户端合二为一、焕新升级。“南都N视频”客户端定位为民生类、时尚化、年轻态、视频化、交互性的头部传播平台,将生动诠释“1+1>2”的力量,志在成为新型都市媒体领军者,书写主流媒体转型新定义。
广东省作为中国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且多元的文旅资源,涵盖文化遗产、自然景观、非遗体验、现代文旅融合项目等,近年来通过活化利用、政策支持与创新推广,形成了独特的文旅发展模式,并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支持政策为抓手,推动文旅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利用本省文旅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南都N视频将通过原创内容、品牌联动或线下活动等形式,挖掘各地优质文旅资源,形成“品牌+文旅”的商业化模式,提升南都、N视频的品牌价值与影响力。
三、策划主题
南都N视频×广东文旅品牌营销全案
示例一:XXXXX(文旅IP名称)搭建及商业化方案
结合广东文旅资源或文旅项目,搭建N视频原创文旅IP,制定该IP项目的内容策划及商业化方案;
示例二:南都N视频×XXXXX(品牌或文旅资源)联动方案
联动品牌或文旅机构/项目,自定主题及落地形式,制定联动方案及商业变现策略。
四、策划目的
品牌建设:强化南都N视频品牌定位,提升其在Z世代中的认知度、吸引力和影响力;
资源活化:通过创意内容或营销事件,充分整合南方都市报、N视频的融媒资源及商业资源优势,同时推动地方文旅资源的活化转型;
商业变现:发挥融媒平台的内容生产优势,探索“内容引流+场景消费”模式,以恰当的内容策略及营销策略实现内容转化和营收增长。
五、目标群体
核心用户:粤港澳大湾区18-35岁青年,热衷文化体验、短途旅行、社交分享的用户群体;
次核心用户:文旅从业者、非遗传承人、本地商户、短视频创作者等。
六、执行预算
启动资金可自行拟定,要求规划3年可持续运营模式,实现品牌影响力与商业收益双增长(资金回本周期≤2年)。
七、方向及方案要求
参赛者需基于品牌特性及商业化诉求,结合广东文旅资源,制定项目全案。
【方向一】利用广东地方文旅资源,搭建南都N视频原创文旅IP项目,设计覆盖线上线下场景的整合营销方案。
方案参考框架如下:
1.选题分析:解析广东文旅特色与传播痛点;
2.市场分析:梳理同类优质内容的集中特点、传播方式及变现方式;
3.用户分析:分析、总结文旅类内容的受众特点及触媒习惯;
4.内容策略:结合本省文旅资源特点及用户偏好,搭建原创文旅IP,设计视频、直播探访、互动H5等传播内容;
6.传播策略:结合平台特点制定相应传播策划,覆盖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社媒平台;
7.商业化路径:讨论项目商业化前景,并梳理项目商业转化路径,阐述如何通过该项目实现南都N视频品牌的商业转化。
【方向二】文旅项目品牌联动方案
方案参考框架如下:
1.市场分析:解析广东文旅特色与传播痛点,分析近年文旅市场在消费端的趋势走向;
2.用户分析:分析、总结文旅市场消费者的画像及触媒习惯;
3.策略推导:结合市场及用户情况,选择与N视频相匹配的合作品牌、合作方式;
4.联动落地:制定联动方案及商业化方案。可选择文博场馆、非遗工坊、乡村民宿等场景,设计面向消费者的体验链路;
5.内容策略:设计视频、直播探访、互动H5等恰当的传
播内容;
6.传播策略:结合平台特点制定相应传播策划,覆盖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社媒平台;
7.商业化路径:讨论项目商业化前景,并梳理项目商业转化路径,阐述如何通过该项目实现南都N视频品牌的商业转化。
八、其他注意事项
(一)主办方及命题单位有权对本次活动产生的优秀作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含活动官网、社交媒体平台、合作传播媒体、线下展区、宣传海报/视频/手册等物料),用于合法品牌宣传。除主办方及命题单位外,任何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参赛者、其他企业、个人等)未经主办方书面授权,不得将优秀作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广告投放、产品包装、有偿传播、品牌联动等);非商业用途的使用亦需注明“来源:[本次活动全称]”及主办方信息,且不得损害主办方、命题单位及作品创作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参赛作品的著作人身权归参赛者所有;参赛作品的著作财产权(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展览权、广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及其他可依法行使的著作财产性权利),自参赛者提交作品并经主办方确认符合参赛要求之日起,独家且不可撤销地归主办方及命题单位共同所有(法律法规另有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三)主办方及命题单位可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线上(官网、短视频平台、社交账号等)、线下(展会、活动现场等)、商业推广、公益传播、内容汇编、二次创作等方式,行使上述著作财产权,且无需另行向参赛者支付任何费用(本活动规则另有明确约定的除外)。
(四)参赛者需保证其参赛作品为原创,不存在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或侵犯第三方著作权、商标权、肖像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情形;若因作品侵权或权利瑕疵引发任何法律纠纷,由参赛者承担全部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第三方损失、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等),给主办方及命题单位造成损失的,参赛者还需承担足额赔偿责任。
(五)创意玩法新颖,符合品牌调性,避免涉及当下具有争议性、敏感性的话题内容,确保作品传递正能量,营造健康良好的传播氛围。
编辑:叶敏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第三届未来金理奖·全国大学生IMC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