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2025学年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5-09-11 07:06

9月10日,顺德区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2025学年教育工作会议,顺德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各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书记、校长(园长)以及教师代表,热心企业代表参加大会。

图片

“优教顺德”品牌越擦越亮

“十四五”期间,区教育局始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召开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了“教育二十条”措施,针对优质学校建设、优秀校长选用、优秀教师引育、优秀学生培育等方面,作出系统规划,全力打造以“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特征的现代化教育强区。目前,顺德教育发展总体呈现“优质均衡、公平规范、多元发展、起高原出高峰”的特点。

学区有优校: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最美校园行动助力新校腾飞。实施最美校园行动,近五年来,全区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3所,将学校建成城市的地标,高起点建设;先后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托管新建学校,高起点开办了一批品质学校。

老旧学校焕新行动助力老校蝶变。2023-2025年间,投入2.3亿元资金,对49所空间不足、设施过旧、场地破损、功能落后的老旧学校进行焕新蝶变,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更舒适的环节,跃升师生和家长的信心。

集团化办学助力弱校提质。全区组建64个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采取“名校+新校”“强校带弱校”等方式,通过资源共享、师资互通、教学共研、学生共育,帮助薄弱学校提升育人水平、实现内涵提升,全面缩短相对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成长为优质学校的周期。

教育的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让每一个顺德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校校有优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优秀教师

“头雁”工程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深入实施好校长考评机制,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原则,全区600余名学校领导人员实现100%常态化考评,近三年全区中小学校级领导调整了50%。通过考核、培训、梯队培养,校长队伍逐步呈现素质高、活力足、结构优等特点,战斗力显著提升。

优师强师工程锻造教育铁军。实施“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工程”“名师工程”“教育家孵化工程”四大工程,构建区域完整教师专业发展梯级体系。坚持优者从教,新招聘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从2021年不到30%提升至2025年的70%;坚持教者必优,全区共有高层次教育人才达6881名,占专任教师的21%。全区共有在职特级教师36人,在职正高级教师70人,“特支”教师7人,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2人,三项顶尖名师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生生有优教:让每个学生享有优质教育

优校的打造、优师的培养,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链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24年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少年体艺学院,构建了“小初高”一体化培养体系,41所学校成为首批基地校,覆盖小学到初中的数学、物理、信息学、科学等学科领域,涉及培养项目60个。

加大与名校合作,让顺德孩子享有全国最好的基础教育资源。区少年科学院带领基地校与华东师大二附中、巴蜀中学等国内培优学校深入开展拔尖人才培养的合作。顺德一中、李兆基中学开设“巴蜀班”,北滘中学开设“钱学森实验班”“成都七中班”。在202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广东赛区中,顺德一中4名学子荣获省一等奖,1人成功挺进省队。

大力推动课程、课堂、作业三大改革。改变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模式,编制“卓越课程”“卓越课堂”以及“卓越作业”建设标准,向改革要质量。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教师述评工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师述评活动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因材施教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改进课堂教学。

在中考成绩中,顺德区已连续两年培养出全市最高分。2025年高考,历史类1人成绩被屏蔽,全区26名学子被清北、牛津、剑桥等顶尖名校录取。普通类特控上线率、本科率“双率”位居全市前列!

人人有优长: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顺德旨在培养身心健康、自信自立,坚韧坚强、善学善用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帮助每个学生看到并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一是以体育强身(亚洲跳绳锦标赛斩获7金2银破5项世界纪录)、二是以美育润心(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6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8所)、三是以劳动赋能(创建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近100个)、四是以研学融合(遴选涵盖科技、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等领域研学基地56家和公益研学基地65个,逐步构建大研学公益性研学体系。目前,共开展82期公益研学活动,参与受益超8100人次),推动“五育融合”水平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通过系列举措,顺德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顺德学子,“优教顺德”品牌越擦越亮。

与高校合作实现校地合作新篇章

会上,区教育局与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4所高校进行合作办学签约,标志着校地合作又迈出坚实一步。未来,顺德将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三所高校合作开展“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以“着眼未来科学家培养、着眼国家急需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国内著名高校与顺德区少科院、顺德一中等龙头标杆学校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科学教育浸润、理想信念引领、实践能力锻造,为国家在基础学科、前沿技术、关键领域储备后备力量。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开展“顺德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围绕AI赋能教育发展,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人工智能素养。

此次合作办学签约,标志着顺德教育与高校的合作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下一步顺德将充分借助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全力促进区域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创新,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助力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图片

最高礼遇致谢一线教师

在建设“四优”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进程中,各镇(街道)、学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是积极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们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开展了生动且多样的工作探索和实践。会上大良街道、顺德一中就各自教育发展情况做汇报发言,容桂外国语学校王立金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共同分享他们在教育发展中的经验与思考。

会上,顺德区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30年教龄以及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进行致谢,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为一线教师代表致送献花,以表达崇高敬意。

近年来,顺德通过实施“头雁”工程、优师强师工程锻造教育铁军。目前,全区共有121人获评南粤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在过去一年里,共有40名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优秀教师,其中,赖良才校长获得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奖”,有8人获评第十二批省特级教师,1人获评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7人获评南粤优秀教师,2人获评省薪火乡村优秀教师培养对象,1人获得省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值得一提的是,9月9日,顺德举行了顺德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正式更名为“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这一举措是顺德教育顺应新时代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标志着顺德教育从“规模发展”全面迈向“内涵提升”新阶段。未来,研究院将深入与各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建项目的合作。

坚持立德树人,践行潜能教育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祝福。他认为顺德教育拥有深厚的历史文脉,并充分肯定近年来顺德教育在学校建设、师资培养、学生成才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陈新文对下阶段教育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要进一步巩固提升顺德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扬“敢为人先、 奋楫争先”的顺德改革精神,推动顺德教育不断行稳致远。

二是要坚定教育自信,把人文常识、人文共识作为教育的本源,筑牢教育自信、教育底气。

三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入践行潜能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正向正气的三观,培养具备独特优势、健全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未来创造者。

会议最后,陈书记表示,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学校、老师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他希望各镇街各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担当,密切配合,积极为教育办实事、为老师解难题,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一起努力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倩

通讯员:顺德教育局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