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殷切期盼,龙华区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学校建设项目。龙华区建筑工务署精心打造的8所学校已正式启用,崭新的教学楼里朗朗书声响起,为片区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
龙华区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的8所新学校(校区)交付,其中包含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中1所,新增学位18870个。
深圳市龙华科技实验高级中学位于龙华区福城街道龙澜大道西侧、规划福润路与景悦路交会处东南侧、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南侧,办学规模为高中93班/4650学位。项目以“乐学智轴·游廊绿院”为设计理念,打造集教学、科创、运动、生活于一体的多维立体化校园。面临深化设计、定板定样、防渗漏、开学筹备等任务,项目团队通过统筹计划、招采前置、设防渗漏专项组、围挡分区管控等方式攻克难题。
格致中学民治校区位于龙华区民治街道民塘路以东、玉龙路以南、深远南路以西、民丰路以北,办学规模为36班/1680学位,其中:小学24班/1080学位,初中12班/600学位。项目将公园文化融入校园规划设计,从城市界面解析校园设计,通过设置退台与内部共享大厅,塑造自由学习互动的校园空间。针对学校结构降板多的特点,项目团队以“防排截堵结合、刚柔相济”治理多层屋面渗漏,通过设计专项交底、施工优化确保防渗漏落到实处;面对工期压缩压力,采用招采前置、构建多工序穿插模型等举措,保障项目如期交付。
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福城校区位于龙华区福城街道观澜大道西侧(与黄木街交叉口以南),办学规模为54班/2520学位,其中:小学36班/1620学位、初中18班/900学位。项目考虑到周边高密度的建成环境,将南北向运动场抬高设置在场地东侧,使建筑主体尽可能远离观澜大道的干扰。连接南北楼的风雨连廊成为纵贯校园的“绿色主轴”,通过各种凹凸变化形成“退台式”活动空间。建设期间,项目团队始终秉持“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精神,自开工起便进入“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状态。面对市政道路不畅、场地局促、周边居民区环境复杂、台风暴雨频袭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确保各项关键工程节点按时保质落地。
深圳市龙华区龙澜学校位于龙华区福城街道大水坑社区桔坑路4号,将现状36班/1080学位小学改扩建为72班/3360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小学48班/2160学位、初中24班/1200学位。项目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前提下,以岭南庭院为媒介,围绕“流动・院落”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筑体量的转折与连廊系统的围合,构建起新旧建筑的空间组合关系。学校临近主干道,周边交通繁忙且早晚高峰禁行,项目团队通过组织大宗材料集中运输,保障现场作业面材料供应。同时,以BIM技术为支撑,全过程应用于辅助深化设计、碰撞检测及施工工艺模拟推演,提前排查实施冲突,加快现场施工进度。
深圳市龙华区博雅实验学校位于龙华区大浪街道同胜社区,办学规模为54班/2520学位,其中:小学36班/1620学位、初中18班/900学位。项目采用创新式的大围合布局,在符合规范、保证使用效率的同时,将校园整体面向阳台山敞开,既保障教学区的独立性,又实现“山景入校园、校园融城市”的开放格局。装修与设备管线环节,推行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同步协同,提前考量机电管线、装饰部件安装等需求,为缩短后期装修工期、提升建筑质量奠定基础,且项目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完成全装修施工交付,覆盖各功能空间。
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华美校区位于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华商业中心城市更新单元北区五路以南、鸿尚路以北、中环路以东、北区二路以西02-01地块,办学规模为54班/2520学位,其中:小学36班/1620学位、初中18班/900学位。项目以“一心、两轴、四院”为整体空间架构,深度融合传统围屋形态与现代功能分区,针对中小学教学区(含高、低年级分段)、后勤服务区等不同场景需求,打造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的“岭南风”院落集群。为践行绿色生态校园理念,项目全面应用光伏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并结合内外墙体保温工艺、节能门窗应用等低碳举措,同步配套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透水铺装技术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校园环境体系。
观澜第二小学改扩建工程位于龙华区福城街道观澜大道180号,办学规模为小学36班/1620学位。项目以“立体乐园、学习森林、开放城市”为设计理念,通过拆除原教学楼、在原址重建的方式,实现学位扩容与教学设施升级。施工期间,因待拆建筑紧邻红线外建筑,需控制震动、飞溅物及扬尘噪音,项目团队联合社区告知居民,配雾炮车降尘,设置全封闭围挡与防护排架等防扰民措施,按方案逐层拆除,确保施工期间环境指标平稳可控。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新和校区位于龙华区福城街道新和社区玉翠新村,办学规模为小学24班/1080学位。项目按“不以课本为世界,而以世界为课本”的设计理念,倡导孩子探索多样的世界。校园景观采用化整为零的设计策略,将绿化分散于各个角落,便于学生感受自然。由于首层报告厅、风雨操场属于超危大工程,项目团队提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开展安全交底、设置防倾覆措施保障施工安全。施工高峰期,系统性优化运输组织与施工协调,确保材料高效运输、人员安全通行。
从图纸上的精细设计到工地上的日夜攻坚,8所学校以崭新姿态迎接首批学子。宽敞明亮的教室、绿意盎然的活动空间、智慧便捷的教学设施,为孩子们打造了成长沃土。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