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南区街道:走访6.1万余户居民,办理2911件民生事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5-09-12 22:43

今年2月,南区街道党工委印发《南区街道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全面铺开“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推动干部下沉、服务前移,主动走进群众,着力破解治理难题,努力打破“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治理困局。

半年来,南区党员干部脚步不停,先走走访6.1万余户居民,以脚步丈量民情,一本本“民情日记”记录一桩桩群众“心头事”,依托“首访责任制”全程纾困,今年以来,南区街道累计2911件民生事,件件落地有声,收获93%以上的回访满意度。

图片


“进万家门”“知万家情”

半年走访6.1万余户居民,“民情日记”写满民生事

“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破局之道,始于“进万家门”“知万家情”。2月27日,蛇年春节刚过,党员干部们便利用居民下班在家的空隙,开始了“错时入户”走访。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翘楚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公务后,与社区“两委”干部一同坐在居民家中的条凳上,从柴米油盐到社区愿景,倾谈至夜深,拉开了南区街道“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序幕。

图片

“大家别着急,慢慢说,今天就是来听大家说心里话的!”在社区活动室的长者座谈会上,城南社区党委书记简小莉坐在老街坊中间,俯身细听群众诉求,一本磨旧了的“民情日记本”摊在膝头,谁家养老难、看病远又不方便、没活动地方,她都一一记录下来。

半年来,南区党员干部脚步不停,人人配备“民情日记本”,先后走访6.1万余户居民,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写满了一本本“民情日记”,群众的“心头事”被一一记录,迅速提上解决日程。“以前办事跑断腿,现在干部上门解心结。”张伯的感慨道。

“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行“首访责任制”,累计办理2911件民生事

门已推开,诉求已记下,如何确保百姓“心事”不悬空、能落地?如何“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机制创新便是关键。南区街道实行“首访责任制”,谁首次接访,谁一竿子插到底,让责任一跟到底。

马岭社区梅坪大街村民忧于厂企占道、人车争险,“首访责任人”记下这一诉求后,迅速牵头组织现场勘察、多方座谈和反复协商,最终确定方案:将街旁荒地硬底化改造为规范停车区。新建的1400平方米的停车泊位,不仅规范了停车秩序,更保障了行人安全。

图片

长寿街走访时,“首访责任人”记下了居民对提升农房风貌、保障出行安全、美化居住环境的期盼。责任人闻声而动,联动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方案、筹措资源、协调施工。最终完成700多平方米的农房外立面改造,为辖区道路加装904米安全围栏,新建16个“四小园”,种植约万株花草苗木,让昔日的边角地、闲置地蝶变为绿意盎然的“口袋花园”。

7月上旬,良都社区恒美一村片区居民反映片区每逢下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社区和经联社、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实地监测积水情况,通过十余次走访调研、摸清水浸问题根源,寻找治涝良方,治涝工程建设于8月上旬完工,让周边120多户居民告别了水浸困扰。

据悉,今年以来,南区街道累计2911件关乎社稷民生的“心头事”,件件落地有声,回访收获93%以上的满意度。

暖流涌向特殊群体,超120人次通过“微工坊”增收

孕育“微工坊”,打造长者饭堂,发起“暖心助餐”行动和“点亮行动”,“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温暖亦涌向特殊群体,为特殊群体解忧。

聚焦“年龄大门难出、家庭羁绊难离、手艺欠缺难为”者,南区孕育“微工坊”。城南社区祈安苑小区一楼的“微工坊”,不足30平方米,却人声鼎沸。街坊们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巧手翻飞,麻利地组装零件,“送完娃上学、买完菜,再过来做会儿手工,一个月能挣几百块,顾家同时也能帮补下家用!”二宝妈妈芳姐笑容洋溢。如今,共有230多人报了名,超120人次通过领取手工活增收。

图片

正午时分,沙涌村南宝大街的香山长者饭堂座无虚席,饭菜飘香中洋溢着欢声笑语。良都社区创新构建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慈善捐赠”模式,将长者饭堂打造为中山市五星级助餐点,精准回应辖区老人对便捷、实惠、优质助餐服务的普遍期盼。

“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走访中,南区工作人员还敏锐捕抓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常因家庭经济压力面临“就餐难”的窘境。为此,良都社区联动职能部门、爱心党支部和企业,发起“暖心助餐”行动和“点亮行动”,为小杰等52名孩子点亮了餐桌上的阳光,将关怀送到最需要的角落。

群众参与,共建共享

5.6万余人次参与积分制,群众力量协同解题超1500个

随着“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群众心防逐渐卸下,从“看客”转身为“主人”,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良都社区恒美经联社以“门前三包”积分制悄然化解昔日“垃圾堆积、干部疲于清理”的困境。“门前三包”积分制将“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转化为积分内容,如“门前无积水垃圾”“绿化无枯枝败叶”等,建立公开透明的积分激励机制。积分制激励下,如今村民们纷纷主动拿起扫帚,养成“晨扫晚清”习惯,主动参与环境整治,“要我做”跃升为“我要做”。据了解,南区全面推行党群积分制,村民参与门前三包、美化环境、邻里互助、公益服务等,都能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5.6万余人次参与,累计178万积分。

图片

与此同时,“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走访慧眼识英才:71名楼栋长,39名“五老”骨干,12名网格律师,上千党员群众、外卖小哥……一支支来自居民身边的队伍被“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凝聚组织起来,今年以来,这些力量捕捉信息400余条,协同解题超1500个。

“党员干部带头干,我们也不能落后!”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两热”防控期间,这种共治精神得到了生动体现。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翻盆倒罐清积水的同时,村民们也主动清理了自家院子的积水盆,清理门前杂物,加入“扫街入户”、搬运物资、消杀环境黑点等“清巢灭蚊”攻坚战中。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刘继贤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