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外科的候诊区,郑先生(化名)一家三口的求医故事格外引人注目。跨越两代人,饱受多年足踝病痛困扰的他们,此番“组团”前来,共同寻求彻底解决困扰的希望。
一家三口都伤在了脚踝,多年疼痛步履维艰
52岁的郑先生是家中的长辈,他的困扰在于双侧足底,尤其是左侧,持续五年多的疼痛让他每走一步都备受煎熬,被明确诊断为“双侧跖筋膜炎”。而与他同行的家人刘女士,则长期被右踝关节疼痛所折磨,时间长达六年余。她的问题源于六年前一次走路时不慎扭伤,虽经保守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疼痛始终如影随形。
家中年轻的成员,28岁的小郑(郑先生之子)也未能幸免。一年前,他在下楼梯时意外扭伤左踝,导致关节剧烈疼痛、明显肿胀,活动严重受限。和陈母一样,一年的保守治疗并未带来期待的康复效果。为了寻求更积极的解决方案,他决定与父亲一同前来,希望通过手术治疗终结疼痛,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三只脚踝三个方案,精准诊疗三天出院
面对这一家三口复杂而顽固的足踝顽疾,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外科团队高度重视。科室依托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先进的诊疗技术,针对每位成员的不同病情展开了全面评估与深入讨论。
针对刘女士, 团队将重点排查陈旧性踝关节韧带损伤、软骨损伤或撞击综合征等可能,明确其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因,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或综合治疗方案。对于郑先生,则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团队将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保守治疗史,探讨是否需要微创关节镜松解术或其他创新疗法以缓解其顽固性足底疼痛。至于年轻的小郑,他的病史相对清晰但保守治疗无效,团队将细致评估韧带损伤情况、关节稳定性及是否合并其他损伤,为其设计最适宜的修复手术方案,目标是恢复踝关节功能和无痛运动。
侯辉歌主任医师团队针对一家三口的病情特点,量身定制了微创关节镜手术方案。仅通过2-3个5mm小孔操作,避免传统切开手术的大创伤;高清镜下视野确保韧带修补、筋膜松解及骨赘清理精准到位。三人术后24小时内即实现保护性负重行走,显著减轻术后疼痛,而且术后两天均达到出院标准,大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真没想到,折磨我们全家这么多年的脚痛,几个小孔就解决了,第二天就能站起来,三天就回家了!”郑先生出院时感慨万分。他们一家的经历凸显了足踝健康对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许多患者往往认为足踝疼痛是“小问题”而选择忍耐,或仅依赖保守治疗,结果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功能受限,甚至病情恶化。
“足踝疼痛若经一段时间的规范休息和保守治疗仍无改善,应尽早就诊于足踝专科,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侯辉歌特别提醒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