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南方都市报A01版
9月12日10时57分许,接运第十二批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英雄们回到祖国怀抱。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遵循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坦诚友好、务实合作,已连续12年成功交接101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
4架歼-20战斗机护航
9月11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烈士遗骸临时安置所,举行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韩方对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装殓。12日上午,韩方将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运送至仁川国际机场,向中国移交30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267件相关遗物。
中方在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庄严悼念仪式,唱响激昂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驻韩国大使为志愿军烈士棺椁一一覆盖国旗,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遗骸行三鞠躬礼,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礼兵手持国旗引路,怀抱烈士棺椁登上解放军空军运-20专机。
12日上午,空军运-20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4架歼-20战斗机护航,并在机场上空通场,“双20”同框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专机落地后,机场以“过水门”航空最高礼仪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据了解,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后,烈士遗骸棺椁将被护送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根据安排,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于13日举行。
受阅官兵和军机共迎英雄
南都记者现场观察发现,今年的迎回仪式中,安排了九三阅兵的受阅官兵和受阅军机共同迎接英雄回家。
据央视此前报道,此次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的引灵手是在九三阅兵中任军旗手的徐泽东,他在采访中谈到,在阅兵式上他高擎的是一面胜利之旗、荣光之旗,而这次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上,他高擎的是一面忠魂之旗、归家之旗。“每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都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祖国永远是最温暖的归宿。”他说。
此次执行接运任务的运输机也是九三阅兵受阅军机之一。这架接英雄回家的运-20,刚刚执行完九三阅兵任务。飞机起飞前,机组人员通过机内广播向志愿军忠烈致敬:“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历史没有忘记你们!今天我们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期盼,承载着亲人与战友的思念,接迎英雄回家。向英雄致敬!”
同时,现场的礼兵,也有数位刚刚圆满完成了九三阅兵的受阅任务。29岁的礼兵白田硕今年是第十次参加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从阅兵场到迎回仪式现场,他想对回家的烈士们说:“非常希望他们能够看到现在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昌盛。”
护航编队少一架飞机是告慰战友
昨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的歼-20从往年的2架增加到4架,执行护航任务的4架歼-20编队队形,有什么特殊含义?
军事专家王明志解读,歼-20由2架到4架,表明我们今天不仅新一代的作战飞机在守护着志愿军的英烈回国,而且我们的战机数量越来越多,这是人民空军强大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缅怀队形以四机楔队编队,在四机编队中间缺一架飞机,是告慰有一位战友在战争中献出了生命,用这种特殊的形式来告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山河已无恙,英烈请归家!
【记录】
未用完的子弹、战士的头盔 烈士遗物令人动容
从2014年开始,祖国和人民以最高礼遇,已先后迎回了11批共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跟随英雄们一起回家的,还有一万多件烈士们的相关遗物,经过整理,部分遗物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纪念馆里展出。
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纪念馆中,记者看到了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部分遗物,包括未用完的子弹、战士的头盔、钢笔、手电筒等。其中,几只体形小巧的小铜号格外引人瞩目,虽然经过70多年的时间,小铜号都已经锈迹斑斑,但站在展柜前,我们仿佛可以穿越时空,看到战士们在阵阵号角声中,奋勇冲锋的场景。
【对话】
阳江籍志愿军烈士邱能庆后辈:
从小就听过三叔公的英雄故事
目前,已迎回的前十一批共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完成鉴定比对,其中28位烈士已确认身份。南都记者注意到,广东阳江籍烈士邱能庆名列其中。
南都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邱能庆烈士,男,汉族,籍贯阳江阳东区大八镇大陂村,1922年出生。牺牲前,他是志愿军73师218团八连战士,1948年10月参加解放军,1953年7月10日在朝鲜抗美援朝战斗中牺牲。邱能庆为第七批迎回安葬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现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邱能庆烈士是邱爱华的三叔公。从小,邱爱华就听父母讲述过三叔公的英雄故事。9月12日,她告诉南都记者,“得知家里有一位长辈是烈士,我感到很荣幸。”她说,今后,也要将叔公和烈士们的故事,讲给后辈们听,以此传承他们的精神。
南都融媒出品
记者:莫倩如 敖银雪
编辑:李思萌
设计:郭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