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化配置将让湾区经济更有活力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09-12 23:05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即日起两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原则同意有关实施方案。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共分为七大方面,22条内容,试点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九市全域。 

要素事关一个国家的经济禀赋,要素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配置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通常而言,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构成传统的生产要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据、算力、空域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新型生产要素。

何谓要素市场化配置?简而言之,即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谁应当拥有这些要素同样由市场来决定。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怎么改?简单来说,就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一批难点问题。具体来看,不同的要素又有不同的重点。比如,技术要素方面,重点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土地要素方面,重点是推动集约高效配置;数据要素方面,重点是解决数据价值实现和高效应用问题。

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被纳入改革首批试点,既是对其发展基础与改革潜力的高度认可,也赋予了其探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路径的重大使命。

此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体系。

众所周知,作为“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特殊区域,大湾区要素流通面临的挑战尤为复杂。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正是对这一难题的精准回应。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方案突出强调了新型要素的高效配置。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试点提出探索数据产权界定、流通交易、跨境传输等机制,不仅有助于释放数据价值,并将推动大湾区打造国际数据枢纽和算力高地。

方案提出的空域资源管理模式优化的要求,则为低空经济发展、无人机物流等新业态提供了支撑,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大湾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领先优势。

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方向。

要素的自由流动必然要求规则衔接、标准互认和监管协同。试点方案中关于人力资源要素畅通流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资本跨区域配置等内容,将有力推动九市在户籍、社保、职称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快破除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湾区通”工程向纵深发展。这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更是实现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湾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在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推进,必将加强大湾区内地九市与港澳之间的要素流通与合作,进而探索出一套适应不同制度、不同经济体系协同发展的要素配置模式。

以改革破障碍,以市场促配置,以创新赢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启动,不仅是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中国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有力宣言。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大湾区有望在数据产权制度、新型要素配置规则、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从而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湾区样板”。

编辑:张子庆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