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产向IDC业务转型中的城地香江(603887.SH),因财报“失真”受到上交所、上海证监局处罚。
2025年9月11日,公司公告称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告显示,城地香江财报存在三大差错。
一是公司在进行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时,存在抵销分录编制错误、未正确计算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金额、内部交易抵销不完整等问题。二是公司承租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重装备产业区的B05-02 地块,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出现了计入科目不准确、摊销处理错误的现象。三是公司在河南郑州航空港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南京基地的几处IDC项目,以及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青岛攸能创有限公司的数笔交易收入确认错误。
以上行为导致城地香江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期报告、第三季度报告、年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期报告、第三季度报告等七份财报数据失真。
为此,上海证监局对城地香江,以及时任董事长兼总裁谢晓东,时任财务总监赵钱波、杨哲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与此同时,9月12日,上交所下发《纪律处分决定书》,对谢晓东、杨哲一予以通报批评。
南都记者注意到,城地香江成立于1997年,起家于桩基和基坑围护施工业务,2018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经营范围拓展至IDC领域。并且,公司逐步将地产板块剥离,2025年上半年,全部收入已均来自IDC。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94亿元、24.33亿元、16.21亿元;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0.26亿元、-6.95亿元、-3.73亿元。
城地香江持续亏损,主要受到建筑业务拖累。一方面,2022年、2023年,该业务营收分别为9.24亿元、3.4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3.75%、12.6%,双双下滑明显;另一方面,2024年,虽然公司完成了对建筑业务的剥离,但由于应收账款存量余额较大,且回收难度不小,计提了5.76亿元坏账准备,进而侵蚀了利润。
至于IDC业务,受近年来国内算力市场爆发,城地香江该业务发展相对稳定。报告期内,分别贡献了17.5亿元、20.13亿元、15.87亿元营业收入,对应毛利率分别为23.27%、21.43%、22.06%。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2.85亿元,同比增长137.31%;扣非净利润为0.39亿元,成功扭亏。
当然,IDC业务同样面临应收账款快速增加的问题。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城地香江应收账款余额达15.91亿元,较去年末增长9.95%,半年报同时称,公司建筑业务应收账款余额下降了30.09%,这意味着IDC业务应收增速更高。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6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13亿元,同比减少了4.14亿元。
城地香江还存在“大存大贷”现象。截至报告期末,其账面货币资金10.45亿元,却有着9.03亿元短期借款、1.5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17.12亿元长期借款,还款压力较大。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缪凌云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