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保“上新”,对坑人的机构严惩不“贷”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09-15 20:26

近日,《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下称“《金融消保新规》”)正式印发,将参照七大标准,对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五级分类,并给予对应的奖惩措施,最严重者可能被暂停业务。《金融消保新规》虽未提及网贷、助贷平台,但对这些行业而言,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提及金融机构,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像银行这类传统机构,不过,随着近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机构依靠互联网平台快速崛起。一方面,消费者因此获得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这类机构在合规性方面显然不如传统金融机构,伴随其发展出现的诸多套路和消费陷阱,近年来备受诟病,俨然成为金融行业的典型乱象。在这样的背景下,网贷助贷这种第三方机构的消费者保护工作,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

呼应行业发展进程,监管政策演变也做了针对性安排。据报道,此次新规替代的是《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而后者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等第三方合作机构的消保管理,强化消保审查,风控关口前移,防止产品“带病”上市,所以,对网贷助贷平台而言,此次新规无疑值得重视。

此次新规一个最大的亮点是,由金融监管总局及派出机构根据日常监管和其他相关信息,对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整体状况作出年度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1至5级分别对应领先水平、中等水平、偏下水平、落后水平、严重落后水平,金融监管总局会对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双向激励,有奖有罚。总的来说就是:评级高的机构监管将相对放松,与之相对,评级低的机构则会受到更为严厉的监管。

这样的监管办法无疑适用于目前的行业生态。如今金融行业鱼龙混杂,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竞争,为了获取超额利益,有的机构,尤其是第三方平台,在经营过程中依靠各类套路,设下各种消费陷阱,让本就陷入困境的消费者苦不堪言。

就在近日,“贷款100多万中介收31万”的话题就登上社交媒体热搜,这个案例揭示的第三方金融机构消费套路非常典型,其中就包括:一是收取高昂的服务费,这种现象在目前类似的第三方金融服务中非常普遍。比如,很多平台通过电话向消费者推销信贷产品,并允诺较低的利息和服务费,但后续在有关流程和合同中往往会增加各种收费,使得最终的成本大大超过常规渠道的信贷服务。二是中介机构通过各种操作,最终让没有资质的消费者获得贷款。在上述案例中,中介就是以逾期为由让他人协助,通过“AB贷”的方式让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虽然在短期内满足了消费者的资金需求,但付出的成本极大,而且这种做法往往也不合规,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极为不利。

网贷、助贷平台的消费乱象远不止于此,第三方平台的诸多套路已经成为典型的消费问题,受到媒体关注,并反复被曝光。监管对此必须予以重点关注,此次新规的出台或是一个重要分水岭,提醒金融机构要注重合规,对消费者保护须引起重视。即便是那些暂时遇到经济困难的消费者,也不是可以任意宰割的韭菜,做正规生意,才能走得更远。

编辑:陈邹心怡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