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动治理,深圳一天桥人车混行秩序有所改善

南都N视频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5-09-15 20:29

近日,奥一新闻关注到,深圳滨海大道跨平南铁路人行天桥因早晚高峰电动自行车与行人密集混行,安全隐患突出。

9月12日,奥一新闻对此事进行报道。当日下午,南山交警、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南山区南山街道办等多部门迅速响应,联合赴现场调研并研讨优化方案,针对天桥人车混行及坡道安全问题启动整改。

9月15日上学高峰时段,奥一新闻记者回访现场时看到:天桥两端已部署义工及社区工作者驻守维护交通秩序;桥面设置警力执勤岗,循环播放相关安全提示音;桥面坡道及扶手两侧新增“陡坡推行、禁止骑行”的醒目标识。现场观察可见,在坡道及桥面,市民骑行速度整体放缓,人车混行秩序较此前有所改善。

此前走访:

高峰时段天桥人车混行扎堆

公开资料显示,滨海大道跨平南铁路人行天桥于2021年建成开通,紧邻滨海大道主线桥南侧,东至月亮湾大道,西接怡海大道,全长93米,桥面宽4.5米。

据了解,因平南铁路分隔,此前在南山片区居住的学生及家长往返前海港湾学校,需绕行桂湾四路或前湾一路,路程远且风险高。随着天桥的开通,为月亮湾大道两侧的居民,尤其是为在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上学的学生,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居住在月亮湾大道东侧的学生和家长通过该天桥直达学校,距离节省约1.5公里。

图片

网友发布视频截图。

近日,社交平台上有视频显示,上下学时段,接送学生的电动自行车与行人在桥面上混行扎堆,部分家长骑行下坡时队列排起长龙,存在安全隐患。奥一新闻记者此前走访发现,尽管早晚高峰时段的现场拥堵程度未达网传视频呈现的状态,但电动自行车与行人混行现象突出。

图片

奥一新闻记者摄。

图片

奥一新闻记者摄。

“之前有一次一辆电动车开得很快,剐蹭到了我同学的手臂。”有学生向记者反映,曾目睹电动车在桥面骑行时与同学发生剐蹭。有家长则提到,高峰时段推行电动车上坡时,因拥堵导致车辆断电后滑的情况时有发生,“天桥坡度较大,雨天桥面湿滑也很容易引发碰撞风险。”

图片

奥一新闻记者摄。

多部门联合施策:

警力驻点管控+强化提示引导

9月12日,奥一新闻对滨海大道跨平南铁路人行天桥人车混行隐患进行了报道。奥一报道当日下午,南山交警、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南山区南山街道办等多部门联合赴现场调研有关情况,针对人车混行及坡道安全问题研讨优化方案。

南山交警部门在现场调研后明确,将通过增设高峰警力、投放提示设备、联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等措施,提升通行安全系数。

交警部门观察到,新学期以来月亮湾大道东侧的新增生源通过该天桥前往前海港湾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呈现人流车流叠加现象。“天桥2021年建成时以行人通行为主,而当前电动自行车通行需求明显增加。”南山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完全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桥,市民需绕行较远距离,且天桥两端无充足的车辆停放空间,可能会引发新的安全隐患,目前更可行的做法是通过现场疏导与秩序规范提升通行秩序。

据介绍,交警部门每年开学季均会在中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宣讲课,并在学校周边设置“护学岗”。“这个天桥和前海港湾学校有一定距离,但针对天桥人流、车流量变化,我们已在天桥两天设置固定执勤岗,早晚高峰安排警力进行现场劝导,并启动喇叭循环播放安全提示。”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经现场调研后表示,鉴于客观情况,天桥整体拓宽可行性较低。目前坡道宽度已从2022年接收时的0.55米拓宽至1.15米,“这一宽度符合双向推行的国家标准,能满足市民的正常推行需求。” 若进一步拓宽坡道,将压缩台阶区域行人空间,行人可能被迫走入坡道,反而加剧骑行与步行混行风险。

关于坡道坡度,养护监管科相关负责人明确该天桥坡道坡度为1:4,符合手推自行车及童车推行的国家标准。现有坡道采用纳米有机硅抗滑材料,养护监管科已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对坡道抗滑系数进行检测,后续将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增铺防滑性能更高的材料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部分市民在桥面、下坡时骑行速度过快是主要风险点。”针对电动车骑行上桥导致的安全隐患,该负责人表示将在坡道地面增印“下车推行”等提示标识,强化视觉引导。“我们会加强日常巡查,发现桥面破损等问题及时修复,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回访观察:

通行秩序有所改善

市民呼吁彻底解决人车分流

奥一新闻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获悉,9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已启动滨海大道跨平南铁路人行天桥提示标识增设施工。9月15日上学高峰时段,奥一新闻记者回访现场看到,天桥两端已有义工、社区工作者驻守站岗维护交通秩序;桥面有警力执勤,喇叭循环播放“戴好头盔”“上下请推行”的提示音。值得一提的是,桥面坡道及扶手两侧,“陡坡推行、禁止骑行”的醒目标识也已增设完毕。

图片

奥一新闻记者摄。

图片

奥一新闻记者摄。

图片

奥一新闻记者摄。

记者现场观察发现,多数市民选择下车推行,部分市民因电动自行车过重未全程推行,也放慢了通行速度,且普遍按规范佩戴头盔。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不少学生从电动自行车下车后步行上桥。桥面上,电动自行车骑行速度整体放缓,秩序较此前有所改善。

图片

奥一新闻记者摄。

“上午7点到9点,下午4点半到6点半,我们会在现场维护秩序。”现场义工和社区工作者告诉记者,若发现学生在上下桥时靠近坡道,会及时提醒,保障上下坡时学生通行安全。

图片

奥一新闻记者摄。

不过,通行难题仍未彻底解决。一位骑行通过天桥的家长坦言:“电动自行车推上推下确实有难度,绕行又需多花15分钟左右,走天桥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多位市民呼吁,希望能从路网层面规划更快捷、安全的通行路线,彻底解决人车分流问题,“让天桥真正成为行人的安全通道”。

滨海大道跨平南铁路人行天桥横跨平南铁路上方。奥一新闻记者检索发现,平南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完全由企业筹资建设的地方铁路,是国家铁路网的三级支线铁路。该线路始建于1991年,于1993年3月28日竣工运营,曾承担深圳市对外长途普速客运和西部疏港功能。据此前媒体报道,自前海开发建设后,平南铁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前海片区的建设和发展,平南铁路深圳西站以南段于2016年9月28日启动部分段拆除改造。

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

进一步研究优化现场设施的可行性

9月15日,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进一步就滨海大道跨平南铁路人行天桥拥堵问题进行回应。

回应称,滨海大道跨平南铁路人行天桥建设单位为深圳市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深圳市恒浩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该天桥于2021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2022年11月移交该局管养。主桥为钢结构,梯道净宽(含推行坡道)为4米,移交该局管养时推行坡道宽为0.55米,坡道比例为1:4,满足《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069-95)中“3.4.2 手推自行车及童车的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4”的推荐性条款规定。

经前期排查发现,该天桥在通学高峰时段行人、非机动车较多,0.55米宽的坡道无法满足非机动车通行需求。为缓解该情况,该局已于2023年12月将该天桥的推行坡道拓宽为1.15米,并将铺装优化为防滑效果较好的纳米有机硅。

关于核查情况,该局回应称,接到采访函后高度重视,立刻开展核查:一是经实地勘察,天桥下方已设置非机动车下车推行的提醒标识,但部分市民上下天桥时仍未下车推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二是组织专业检测单位对该天桥进行桥面及坡道平台抗滑性能检测,检测结果满足《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加强铺装材料防滑性能管理工作的通知》(深交字〔2022〕362号)规定的交通建设项目铺装材料需防滑值BPN>60要求。

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非机动车下车推行的提醒标识,并协调交警、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加强通行引导和安全管理;二是组织设计单位结合市民通行需求和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优化现场设施的可行性,同时持续加强该天桥的日常巡查养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市民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刘正方

编辑:刘正方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