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山公用城市排水公司联合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召开“城镇污水厂网河一体化低碳高效与智慧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会议,由公用集团下属中山公用城市排水公司参与完成的该项目通过权威鉴定,并被评审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际领先水平)。此次成果既是中山公用集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业务转型的重要体现,也是整合产学研资源、重塑产业价值、争创行业一流的关键实践。
据了解,本次鉴定会议由北京工业大学首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何强,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杰青曹世杰,南京水务集团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工周克梅,中国市政华北院首席专家、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刘智晓,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二级教授、长江学者范晓鹏共6位权威专家组成评价委员会。
评价鉴定委员会在听取项目团队汇报后,一致认为该成果技术路线先进、创新点突出、应用效果显著,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应用AI驱动管网缺陷识别技术、低碳高效硫自养深度脱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据悉,该产学研项目由中山大学、中山公用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浙江犀通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碧水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共8家单位共同完成。项目研发过程中,各方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企业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工程经验,高校及设计院提供前沿理论和科研力量,共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最终形成核心技术成果。
作为此次产学研项目参与单位之一,项目科技成果成功通过权威鉴定,不仅标志着中山公用城市排水公司在技术创新与产学研融合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更为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能和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也为推动城市水环境治理高效化、低碳化、智能化贡献了公用智慧和力量。
面向未来,中山公用城市排水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扩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范围,吸引更多优秀科研力量参与水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同时,将加大产学研深度融合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文:冯恺茵
*推广*
编辑:刘贤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