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在文旅行业加速渗透,今年以来低空观光旅游持续火热。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日前,为进一步规范通用航空空中游览市场监管工作,民航局正式发布《空中游览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开展空中游览经营服务的通用航空企业需满足的要求,以及经营服务标准、监督与投诉处理等细则。其中提到:不得以体验飞行、体验带飞的名义开展空中游览经营性活动。据悉,《办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游客搭乘直升机“空中赏樱”。 新华社照片
严禁体验带飞开展空中游览经营性活动
在我国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运营单位或组织深度开发旅游观光市场和驾驶员执照培训市场,为公众参与空中游览和体验带飞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各种形式的空中游览以及体验带飞活动逐年递增,更有假借体验带飞之名开展空中游览之实的现象,导致不安全事件甚至飞行事故的发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办法》明确:不得以体验飞行、体验带飞的名义开展空中游览经营性活动。那么,什么是体验飞行、体验带飞?
根据民航局今年6月21日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空中游览是指以取酬为目的,在航空器中实施的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飞行活动,包括异地短途观光。
该文件显示,体验带飞应当以为航空爱好者参与飞行训练或熟悉航空活动创造条件为目的,该类飞行活动可以作为飞行训练的前期组成部分,体验带飞时间不得计入飞行经历时间。文件明确,体验带飞这类飞行不属于空中游览。
7月17日,民航局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通航安全工作的通知》就曾首次对体验带飞设置“安全红线”,涉及参与资格、飞行条件等,以避免假借体验带飞之名开展空中游览之实的现象,例如要求“实施体验带飞的单位应当严格限定航空器驾驶员以外的乘员不得超过1人;机长应当确保参与体验带飞的乘员在飞行前接受了所有安全简介,并签署《体验带飞安全承诺书》。”
空中游览服务不得捆绑销售
《办法》显示,民航局负责对全国空中游览市场监管,规范空中游览服务市场秩序,指导监督开展有关经营许可工作。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组织指导本辖区空中游览市场监管,规范空中游览市场秩序,负责本辖区有关经营许可和日常监管工作。
根据《办法》规定,开展空中游览经营服务的通用航空企业需满足以下要求:(一)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且经营范围包含空中游览经营项目;(二)在投入运营前地面第三人责任险应处于持续有效状态,鼓励企业购买足额的机身险、机上人员险等险种;(三)制定经营服务标准,并以适当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四)参照《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反应和家属援助规定》的要求制定飞行事故应急救援计划及伤亡人员家属援助计划;(五)制定航空安保方案,采取有效安保措施。
同时,开展空中游览的通用航空企业应当制定空中游览经营服务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经营资质;服务的种类及对应的价格,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开展空中游览的航空器、飞行航线、收费标准等信息;服务保障的流程等内容;第三者责任险及其他保险的投保情况(如适用);因天气、空域限制、乘客或通用航空企业等原因,造成空中游览活动延期或取消后的处理方式;受理投诉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电话号码;符合要求的合同样本。
《办法》提到,开展空中游览时,通用航空企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与飞行、游览等相关的拍照、录像等服务,但需明确有关服务标准和价格,并充分尊重乘客消费自主选择权,不得有捆绑销售的行为。上述企业在与消费者签订服务合同时,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地履行服务告知义务,确保消费者知晓企业经营服务标准的相关内容,不得以虚假宣传的方式误导消费者。
目前,通用航空企业多通过自营销售或委托第三方的形式提供空中游览服务。《办法》提出,对于委托旅行社、OTA 平台等代理企业开展空中游览销售业务的,或通过与景区、酒店等包机方签订包机协议开展空中游览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双方签订的销售代理协议或包机协议中明确服务标准信息告知义务归属。开展空中游览的通用航空企业应当如实记录登机游客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相关信息至少保存90日。
低空观光意外事故频发
当前,我国低空空域不断开放,不少景区推出了低空飞行观光服务,网络上售卖的一些以“直升机观光”、“低空飞行体验”等为名的旅游产品,多在飞行营地、航空基地、景区、城市公园进行,给游客带来新体验。但与此同时,由于服务供给运营方参差不齐,相关意外事件频发。
低空旅游是指利用低空空域(通常指地面以上、1000米以下的空域),通过直升机、小型固定翼飞机、热气球、滑翔伞、无人机等航空器,为游客提供观光、娱乐、体验等服务的旅游形式。
据公开报道,今年5月,在江苏苏州奥诗汀繁花景区,一架载有4人的观光直升机在下降过程中,突然从约十米高的位置快速下坠。据官方通报,该事件造成4名机上人员受伤,1名地面游客死亡。据了解,苏州诚翼通航公司没有取得运行合格证,为了获利,超范围、超资质、超能力运行。
今年7月,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牛奶湖景区,有游客发布视频显示一架小型飞行器起飞没多久后,就径直向地面俯冲,疑似失控坠落。事后据当地通报,此为一观光固定翼飞行器紧急迫降,飞行器上共3人,均为游客,其中2人受伤。
来源:民航局网站
为便于公众掌握通用航空企业生产作业情况,今年7月,民航局公布《2024 年以来发生亡人事故的通用航空企业名单》显示,2025年上半年就有5家通航企业发生亡人事故。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资质开展空中游览的事件,反映出一些通航企业为压缩成本赚快钱,赶在公众假期短期上线运营空中游览项目,但飞行器本身缺乏维护、人员专业度欠缺,这种违规行为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还有专家对南都记者提到,上述问题也暴露出一些景区为抢抓低空经济“风口”,促进景区二次消费,盲目引入低空游览服务,缺乏对合作方资质的充分审查。此外,“低空经济不是孤立存在的飞行器表演,需要5G网络、气象服务、空域管理的系统化支撑。但目前多数景区仍停留在设备采购层面,缺乏与智慧景区管理系统的深度耦合,导致运营效率难以突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