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沙溪凉茶可谓家喻户晓,从清末的“黄汇凉茶”,到如今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批“中华老字号”的沙溪凉茶,历百年而不衰。9月16日,南都N视频记者走进沙溪凉茶文化馆,带您一起解码沙溪凉茶百年发展历程。
沙溪凉茶文化馆。
据史料记载,沙溪凉茶的创始人黄汇原是沙溪的一名轿夫,他平时爱好研究中草药,经常利用抬轿外出的机会潜心收集民间验方,采集中草药为平民百姓治病。后来,在民间中医的指点下,研制整理出一个专治四时感冒、外感传里和夹色伤寒、苏痨撞红的药方。1885年,凉茶配方定型,人称“黄汇凉茶”。
后来,黄汇的儿子黄国屏从国外学医归来,在西山寺脚下开了一间西医诊所,为百姓送医送药,成为中山最早从事西医的名医,他在开办诊所的同时,还将父亲经营的小药铺改为“黄潮善堂”,将“黄汇凉茶”改为“伤寒圣茶”。百年来,“黄汇凉茶”几度易名,历经“伤寒圣药”“沙溪伤寒茶”,最终于1981年定名沙溪凉茶,是国内极少数以地方命名的的中成药之一。与此同时,沙溪凉茶还历经了黄潮善堂、中山县沙溪凉茶厂、沙溪中药厂等变迁,逐步成长为极具特色的现代化中型制药企业——广东沙溪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溪制药)。
1885年至1982年,从“黄汇凉茶”到沙溪凉茶,均为煎煮茶,且现在仍保留煎煮茶剂型。改革开放后,沙溪凉茶进入现代厂房生产,新一代药学工作者也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开发出沙溪凉茶的新剂型。1983年10月25日,企业取得了沙溪凉茶冲剂生产批件,增加沙溪凉茶颗粒剂型;1992年8月28日,取得了沙溪凉茶(袋泡茶)的生产批件,增加沙溪凉茶袋泡茶剂型。
沙溪凉茶。
同时,新一代药学工作者还对沙溪凉茶开展了大量的药理、毒理的研究工作,不断将沙溪凉茶质量标准提高,使得沙溪凉茶系列产品被卫生部收载为国家标准、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据悉,沙溪凉茶由岗梅、金纽扣、蒲桃、臭茉莉、野颠茄五种中草药组成,其水煎液呈浅棕色,味苦、甘,具有清热、除湿、导滞的功效,对四时感冒、身倦骨痛、寒热交作、胸膈饱滞、痰凝气喘等症有疗效。2006年,沙溪制药成为首批获商务部颁发“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之一,沙溪凉茶传统制作工艺更是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刘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