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在焕然一新的宝安体育馆,一场新闻发布会勾勒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宝安分赛区“智慧”和“惠民”的轮廓。
宝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练聪、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晓曦、副局长杨春曦出席发布会,介绍宝安分赛区赛事组织、保障措施与城市联动等相关情况。发布会由宝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富嘉礼主持。
赛场不止于竞技,更是硬核科技的“练兵场”
传统赛事的保障网络,依赖的是人力调度与流程衔接。而在宝安,这张网络被注入了科技驱动力。宝安区副区长练聪提及“宝安对标国际一流场馆的标准,对赛事场馆进行‘智慧化升级’——四足机器人、高清LED显示屏、AR智能导航、AI交互系统等新技术届时将悉数亮相赛场,让科技创新硬实力成为赛事保障的坚实支撑”时,一个高效、智能的图景跃然眼前。“宝安智造”已不只是产业标签,更具象为观众触手可及的智能座椅、赛场上纤毫毕现的超高清大屏,这既是对国际一流赛事保障标准的看齐,更是本土科技实力惠及全民共享体验的实践。
科技的赋能不止于提升观赛体验。练聪强调了“绿色全运”的理念,在场馆中推出智慧导航、智慧公厕等便民服务;赛场外,“一秒钟一公里”超级充电站等设施,也是宝安“低碳办赛”承诺的鲜活注脚。
从“办赛事”到“兴城市” 宝安激活全运会综合价值
发布会上,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晓曦透露,宝安不仅要承办航海模型、拳击等四项大赛,还肩负着两场闭幕式的属地保障重任。面对艰巨的任务,“效率”与“服务”是宝安的应对之道,通过建立“9+4”工作机制,组建3个竞委会(拳击、模型和残特奥会田径马拉松)和1个工作组(足球),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事事有人管”;同时整合医疗、安保、交通等力量,开展多轮实战演练,致力于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专业服务。
智慧科技是宝安赛区的“硬核舒适区”,那么如何将赛事的瞬时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长久动能?对此,刘晓曦系统阐述了“宝安打法”。
随着即将于9月26日开业的“湾区之眼”湾区书城、9月29日开业的前海冰雪世界相继亮相,以及“壁上丹青 盛世风华—壁画里的大唐”等文化盛宴的引入,宝安的核心片区正积蓄起强大的引流势能。而“潮音海上来”音乐会、《剧院魅影》等高品质演艺活动,则将这股热力蔓延开来,将赛事的“窗口期”延展为一场全城联动的文化消费季。
“十五运会票根享优惠”活动将作为一条纽带,联动全区五大商圈、近150家企业,让观众手中的票根,成为激活餐饮、零售、住宿等多元消费的钥匙。而支撑这一系列消费激活与流量留存的,是宝安精心铺设的“软基建”。从为港澳游客优化的支付与退税服务,到串联景区与商圈的文旅巴士专线,再到“空手出游”的快递网络,让流量不仅能引得来,更能留得下。
服务提质 宝安分赛区为十五运会注入“智慧+温情”内涵
对于将抵达的运动员与技术官员而言,赛事的“第一窗口”体验将在宝安国际机场开启。据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杨春曦介绍,抵离服务的目标是实现从“舱门-车门-(酒)店门”的无缝衔接。一支200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将提供“一眼就能看见、一步都有引导”的精细化服务,从举牌接机到协助办理手续,确保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安全、便捷、顺畅、温馨的“宝安服务”。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航海和车辆模型项目决赛作为宝安首场赛事将在9月20日正式开赛,海陆模型足球团体赛项目也是首次入选全运会比赛项目。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支模型团队、281名运动健儿齐聚松岗体育中心、松岗五指耙公园水库,同台竞技、一展风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潘莹瑜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