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呼吁西方社会应正视中国反法西斯贡献

南都N视频APP · 军情集结号
原创2025-09-17 15:57

南都讯 记者潘珊菊 王森 发自北京 9月17日,在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前一天,提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代意义,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哈罗德·拉夫首先对刚刚结束的九三阅兵表示祝贺,他认为,两周前的抗战胜利日阅兵意义重大,有助于提醒全世界,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中胜利的重要角色。这次活动能促使各类多边团体携手合作,对当年整个战区的战事展开全面、基于研究且客观的历史研究。

图片

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哈罗德·拉夫。

“有些人会以煽动恐慌的视角看待这场阅兵,但从我的视角来看,这是在通过实力彰显和平。”哈罗德·拉夫说,目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际社会对中国贡献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仍存在巨大缺口。本次论坛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它有助于增进理解,并推动大家亟需开展相关对话。

他认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此后,冷战格局在全球逐渐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偏见与冷战思维,对共产主义及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严重的政治恐惧。这种恐惧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对立下的产物,并无客观、理性的依据,却导致当时不少西方人对共产主义形成了错误认知,但这并非基于事实的判断,而是冷战背景下的片面观点。

“也正因为这种意识形态偏见,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长期被部分西方势力低估和忽视。”他说,在历史叙事领域,西方凭借其在语言传播及出版领域的优势,长期主导二战历史的书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历史叙事的垄断。正如现场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汉语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掌握汉语的美国人数量有限,这使得西方社会难以直接接触中国关于二战历史的原始资料,进一步导致中国视角下的二战历史叙事未能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

他最后提到,二战结束后,西方社会因对共产主义的固有偏见与冷战思维,长期忽视甚至刻意淡化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不利于构建全面、客观的二战历史认知。

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9月17日至19日举行,论坛主题为“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官方代表团参会,其中包括40余位部级和军队总长级以上代表,以及联合国副秘书长、东盟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等。值得关注的是,前军政要员的层级、知名专家学者的比例,相较往届均有大幅提升。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