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构建“四位一体”普法模式 普法成效显著

南都N视频APP · 龙华大件事
原创2025-09-19 09:39
图片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龙华区观湖街道构建“党委领导、分众普法、文化融合、服务创新”四位一体普法模式,有效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为辖区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扎实推进全民普法工作,街道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针对性、实效性显著提升。

压实法治责任根基

观湖街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切实履行法治建设领导责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年将普法工作纳入街道发展总体规划与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制定《普法责任清单》,通过建立普法联络员制度、年度总结机制,确保责任层层传导,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内容,有效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松元厦社区成功获评2021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润城社区成功获评2023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观湖街道平安基地获评第三批广东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荣誉称号。社会参与共普法。积极运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以一月一主题为主线,五年来,开展法治宣传820余场,惠及群众16万余人次。

普法方式多彩多样

观湖街道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精准,针对群众的不同法律需求特点,量身定制普法方式和内容,提升普法工作质效。围绕“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民法典宣传月等法治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讲座、学习活动、主题宣传等方式,组织律师、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深入社区、企业、公园,五年来,围绕重点法治节点开展活动80多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份。

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五年来,组织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学习31次,组织街道在编人员参加学法考试,年度参考率、优秀率均达100%;青少年法治筑基,通过开学第一课、法治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法治教育基地参观等形式,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专题法治教育活动80余场次,覆盖师生10000余人次。基层群众学法入心,评选“学法用法示范户”10户。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进社区”活动,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活动600余场次。

“普法+文化”融合共舞 

打造“线上+线下”普法阵地。新建法治文化公园1个,法治文化广场1个,社区法治宣传栏10处、法治文化长廊2处,打造“可阅读、可休闲、可漫步”的法治文化空间;建立社区法律咨询微信群10个,提供“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精选居民身边典型案例,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开展巡回法庭、移动调解、案例解析30余次,以沉浸式体验增强普法说服力和感染力。

大和社区依托“深圳社工村”打造大和社区“法治+社工”品牌,利用现有设施打造法治文化墙。在“非遗在社区实践基地”推出“法治+非遗”项目,以非遗剪纸艺术为载体,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双向赋能;松元厦社区成功创建“龙华区家庭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并依托松元厦“陈氏祠堂”推出青少年“法治+家风”研学项目,推动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家风教育有机融合;鹭湖社区引导鹭湖社区“故事妈妈”团队开展法治宣传舞台剧创作,并提供舞台、场地,推动“故事妈妈”团队开展法治舞台剧宣传表演。樟溪社区樟溪社区老年大学遴选队员成立“夕阳红”长者普法队,让社区长者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治观念的普法志愿者。

织密基层法治网专解群众烦心事

积极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效能,观湖街道构建了“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全民参与”的立体化法治队伍网络。实施“法律明白人”赋能计划,开展专题培训30余场次;引导43名“法律明白人”在法治宣传、纠纷调解、街区治理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基础上,践行“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联动机制,带动志愿者及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五年来,接待群众法律咨询7600余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00余宗,惠及居民56000余人次,实现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法治护航营商环境。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200余场次,聚焦劳动用工、安全生产、合规经营等主题,为辖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出具法律风险提示函,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水平。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小玲 通讯员 魏月逢 杨镁涓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