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一家蜜雪冰城店员因送错吸管,被顾客要求唱“蜜雪冰城甜蜜蜜”的门店主题曲,该顾客还将和门店的聊天记录发布至社交平台。聊天记录显示,顾客要求犯错的员工唱蜜雪冰城的主题曲不少于40秒,还强调员工应当遵从企业文化。
有网友认为不该这样为难人家,也有网友说,这是给店员一个“台阶”。在后者看来,错送一根吸管虽是服务不到位,可相比于更严厉的维权、投诉,唱首歌就能“小事化了”,不是为难而是“放人一马”。
目前,网络上能看到不少顾客分享类似经历,有的是顾客要求的,也有的是店家主动“合唱”以寻求顾客谅解。网友分享出来,大概也是基于两类心理,一类可能是认为自己包容大度,另一类是认为这种道歉方式“挺有趣”。对于这样的现象,最初公众的评价多是比较宽容的,但直到有店员被强制唱歌道歉,还疑似带着哭腔,才有人渐渐意识到,消费者固然要维护自身权益,但也要尊重劳动者。
归根结底,所谓“有趣”,很难说不是借着店员的工作失误,把“要挟”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当作消遣,而要求唱歌道歉和“放人一马”更是两回事。对于送错吸管这样的服务瑕疵,不外乎是补送吸管、进行赔偿、赔礼道歉。若说真的大度宽容、将心比心,接受店家的道歉也就可以了。以这起个案为例,要求员工唱歌道歉,甚至拿企业文化当理由,实际上还是“得理不饶人”。
如今,消费行业“卷服务”成为潮流,从各类火锅店集体跳舞表演,再到奶茶店店员“把杯套当手铐戴”道歉,这类屡见不鲜的营销形式中,不少开始变形走样、愈发极端,公众的消费心理也就被潜移默化。而直面顾客的员工,服务边界越来越模糊,尊严和底线被一步步地试探、侵犯。然而,无论在企业还是顾客的越界要求面前,员工都无力说“不”,反倒营造了一种消费者和员工“双向奔赴”的假象,进一步让类似的错误消费观念大行其道。
消费者认为“唱歌”就能摆平的消费损失,往往都不是多大的损失,而症结也正是,对于“错发漏发吸管”这类较小的工作失误,企业通常缺少标准的解决方案,就想着用“感情牌”来弥补,可付出的却是员工个人的尊严。对企业来说,这些微小的工作失误应当算入经营的容错成本之内,用合理的机制和补偿方案为员工挡在前面也是应有之义。说到底,劳动者和消费者之间要有健康、平等的关系,而尊重劳动者、服务好消费者并不冲突,企业要平衡好二者,才能行稳致远。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