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着利落的齐刘海短发,笑起来眉眼弯弯、略带憨气,但一谈到数学便眼神发亮、逻辑清晰——在第24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CGMO)的赛场上,这位名叫梁妙琦的佛山少女用一块沉甸甸的金牌,打破了数学竞赛是男生"主场"的刻板印象。
石门中学高三学生 梁妙琦手握“女奥”金牌
今年8月,来自全国39支代表队的234名数学英才在苏州汇聚一堂。在这场由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高度关注的赛事中,广东省佛山市石门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梁妙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队的一员,以出色的表现一举夺金!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佛山市历史上首枚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从自认“差劲”的数学小白,到闪耀全国赛场的金牌得主,这位看似憨厚却行事利落的少女凭借着一腔热爱与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抽象的数学世界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花路。
从“掉下电动车”的偶然
到“小白纸”上的痴迷
兴趣是最好老师
谈起与数学结缘,梁妙琦笑着回忆起点滴,甚至包括一次“意外”。“当时我妈妈骑电动车载着我,我聊天太激动,一不小心掉下去了”,因为下巴摔伤引起的全班突如其来的注目,激发了她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决定要去“战胜”某一些东西——比如数学,“当时就觉得,那些男生可以的东西我也可以。”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初一。小学六年级时因网课学习的挫败感,在遇到初中数学老师后烟消云散。“她第一句话就让我印象深刻:‘只要你认真听我上课,你初中数学就没有问题。不管你以前怎么样。’”这句话像一束光,照亮了梁妙琦的数学之路。
梁妙琦认真地做习题
她开始以十二分的精神投入数学课,每天痴迷于老师发放的“小白纸”——上面印有不同难度的思考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突然发现那些聪明的男生能做出的题,我也能做出来,甚至比他们还快。”量的积累引发了质的飞跃,“刷到一定量,遇到新题时,脑海里会自动浮现思路,觉得它和做过的某道题很像。”这种解出难题的巨大满足感,让她彻底爱上了数学。
中考数学满分提前入少科院
竞赛难题难不倒追梦少女
对数学的热爱,很快与人生目标交织在一起。因为母亲是石门中学校友,梁妙琦很早就立下志向:“我要上石门中学,要去有为班!”凭借出色的数学天赋和扎实基础,2023年2月,初三时期的梁妙琦被选拔成为南海区少科院第一批学员,提前进入石门中学少科院参加数学竞赛学习。同年6月中考,以数学满分120分的优异成绩,考进石门中学,正式圆梦。
梁妙琦与石门中学大门合影
然而,作为石门中学少科院数学组唯一的女生,梁妙琦的压力可想而知。第一次培训时,她连初中的“圆”都没系统学过,竞赛老师直接讲起了难度极高的“四点共圆”。“当时真的很受挫”,她笑道。但这点困难吓不退她,她当晚就借来初中课本,通宵把圆的相关知识全部自学了一遍,再做练习册巩固。“第二天再听,瞬间就觉得没那么难了。”在她看来,探索数学的未知领域“很好玩”。
“她就像一台发动机,启动或许稍慢,但后劲十足、非常可靠。”自初三下学期起就担任她竞赛教练的石门中学教师冯有兵,对梁妙琦赞赏有加。在他看来,数学是一门需要沉潜和感悟的学科,而梁妙琦心思细腻、格外执着,“不懂的东西,她绝不会轻易放过,非钻研透彻不可”。正是这种不退缩的韧劲,让她在面对复杂难题时比很多男生更沉得住气,理解得也更彻底。
班主任刘朝辉老师也坦言:“男生在反应和答题速度上通常更具优势。”一度有老师建议她转去思维负荷稍轻的生物组或化学组,但她出于对数学纯粹的热爱,选择坚持。这份热爱最终转化为惊人的能量,梁妙琦高度专注、全力以赴,最终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佛系心态享受“解题乐趣”
金牌竟是“不敢想象的意外之喜”
尽管心怀向往,但直到高三前期,梁妙琦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获得参加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GMO)的机会。“我抱着比较享受比赛的心情去考,拿什么牌都没关系,只是享受去解题过程的乐趣。”这种放松的心态,被她视为超常发挥的关键。
梁妙琦与同学探讨题目
比赛为期两天,每天4小时解答4道题,涵盖组合、数论、代数、几何。“时间很充裕,相当于花4小时欣赏4道题目,找一道能下手的,去探索、去解答。”她形容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探索出规律,比谁拿金牌更重要。”
正是这份沉浸与热爱,让惊喜降临。比赛成绩出炉当天中午,查到成绩的她在床上激动得睡不着觉——“金牌”!她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妈妈和所有感激的老师们。“当初定的目标是铜牌,如果拿银牌已是意外之喜,金牌简直不敢想象!”她反复确认了很多次,这个在2023年曾经被她写在“中二”日记本上的梦想,竟真的实现了。
在提及外界普遍认为“竞赛就是为了奖牌”的言论,梁妙琦的竞赛教练冯有兵老师语重心长:“如果大家沉下心来,只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跟自己比,就不会产生这么多焦虑。”
梁妙琦的数学竞赛教练 冯有兵老师
在他看来,竞赛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奖牌,而在于培养学生执着、专注、不服输的品质,以及理性看待得失的心态。“这些素质远比奖项更为重要,它们会影响学生今后更长远的工作与生活。”冯老师表示,在梁妙琦身上他便看到了不焦虑、不急功近利的特性,这种好心态加上综合素质的提高,奖牌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班主任揭秘:班里“编剧”才女
凭热爱与韧性“死磕”到底
在班主任刘朝辉老师眼中,梁妙琦的成功绝非偶然。“她最大的长处就是比别人能坚持,更有韧性,可以在一道题上花一两个小时死磕,直到搞明白。”高一的时候,在不断有人因学习强度和难度退出竞赛组的压力下,作为数学竞赛组内唯一的女生,她凭着热爱硬是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的梁妙琦同样充满激情,不仅喜欢打羽毛球,钢琴也已经达到8级水平。刘老师还分享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故事:高二时,她竟是班级原创剧本的唯一编剧。“她语文并非特别出色,但凭着对班级的热爱和创意追求,独自承担了所有修改任务,周末整合意见反复打磨。”最终,这个剧本在石门中学体育艺术节的舞台上成功展现,“她内心有巨大驱动力时,再难也不会叫苦。”刘老师夸赞道。
鼓励女生学数学、分享“小窍门”
坦言AI时代“数学是算法优化的核心”
对于数学学习中性别差异的问题,梁妙琦有自己的见解:“女生可能更细致、更有耐心,可以在一道题上花很长时间去死磕。这种坚持和韧性是我们的优势。”她鼓励更多女生不要被刻板印象限制,“数学不需要天赋异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和坚持的勇气。”
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谁都能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对于许多为数学头疼的同学,梁妙琦分享了她的小诀窍:“首先不要害怕,不去尝试就永远做不出来。”她强调错题本的关键“不是抄得好看,而是抓住答案中‘打动你的’那一步妙招,重点标注”。她认为,许多难题只是被“包装”了,要学会“将其翻译成自己能理解的语言”,背后的模型往往是学过的。
谈及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AI,这位数学少女有着清醒的认知:“AI现在可以写简单代码,但要继续发展,必然需要数学方法上的算法优化,数学的优化能节省大量算力。”梁妙琦举例同学间流传的那句话:计算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数学。她认为每一次数学的跨越,都会为AI编写带去更高效的底层逻辑,让AI以更加准确快捷的方式思考。
梁妙琦,这位从佛山走出的“奥赛花木兰”,用她的金牌证明了热爱的力量——数学的世界从未拒绝女性,只需要一颗勇于探索的心。
手中的笔仍在挥动,今年10月,她将踏上由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丘成桐女子中学生数学竞赛的舞台。而对梁妙琦来说,这块沉甸甸的金牌并非终点,而是通向更广阔数学天地的起点。属于她的数学之旅,才刚刚开始。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郑煜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