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立法听民意!福田“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传递特区声音

南都N视频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5-09-22 12:37
图片

“没想到自己提出的‘合并多部门执法检查’建议,真的被写进了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圳市人大代表、广东金地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张弢告诉记者。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来自深圳市福田区基层的15条意见建议被采纳。这不仅是法治回应民声的温暖注脚,更是福田区人大常委会依托深圳首个“国家级” 基层立法联系点,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的生动实践。

图片

2024年12月,福田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全国经济特区城市中首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填补了经济特区在国家立法直通车体系中的空白。从此,福田区开启了以“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重要平台为依托,积极探索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创新实践,在经济、民生立法征询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更多基层民意、深圳实践、特区声音直通国家立法机关,有效拓展了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与广度,更成为国家立法听取“一线声音”的重要窗口,全力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开门立法听民意,民企声音直通全国人大

深圳市民营企业数量超260万家、增长10万户以上,而福田区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百亿、千亿级新质产业集群不断涌现,民营企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的技术趋势和前沿发出最接地气的声音。2025年1月,福田“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项立法征询任务——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的意见征集。当时恰逢福田区两会召开,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辖区民营企业数量多、活力足、创新活跃的优势,联动深圳市人大代表律师行业联系点、市人大代表金融产业联系点等多方专业力量,在全区举办了14场意见征集座谈会,广泛倾听汇聚企业诉求。

图片

来自建筑装饰、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律师代表齐聚一堂,踊跃建言、热烈讨论。福田区人大代表、区会计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增华建议“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机制,降低非必要交易成本”;律师代表张弢则直面执法规范问题,建议“建立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推行联合执法”,聚焦企业关注的痛点难点。经过梳理,最终形成346条满载深圳实践、湾区特色的意见建议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后,经比对,福田报送的15条意见建议被采纳,其中就包括联合执法、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建议。“这不仅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连接基层群众和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直通车,越来越多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 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福田“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反映基层民情民意的重要平台,将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把基层的声音、群众的愿望、企业的期盼,精准送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民生立法接地气,公园条例凝聚“最大公约数”

“公园里跳广场舞噪声太大”“老年人需要活动空间,建议明确活动区域和时间。”2024年9月,在福田区莲花街道景蜜公园举办的立法沙龙上,居民李先生和严阿姨的观点碰撞,引发了在场人大代表和居民的深入讨论。各方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征求意见稿)》畅所欲言,共同为公园治理建言献策。同样在去年9月,莲花街道福中社区立法联系点举办该条例的立法沙龙活动,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成为民生立法征询的“福田样板”。

图片

这样的“立法沙龙”,正是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创新立法征询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品牌化、纵深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在莲花街道立法沙龙上,近50名参与者涵盖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公园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居民、学生、特殊群体代表。深圳市人大代表韦小冰结合借鉴外地治理经验,建议 “按公园功能分区设定噪声限值,距离社区50米内区域噪音控制在80分贝以下”,这一建议得到多方认可。

最终,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整理上报的70余条意见中,有30条被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采纳,包括了“明确广场舞活动时间与区域”“增设公园商业配套”等建议,积极推动公园从单纯的休闲场所,成为保障居民活动需求与公共管理秩序的优质民生空间。

“立法直通车”满载民意民智,深深嵌入了社会肌理与百姓生活,让民主实践在基层焕发勃勃生机。广东省人大代表、福中社区立法联系点议事会成员陈洁认为,莲花街道立法沙龙全过程跟进立法中的各个重要环节,将立法征询工作做精做细,形成了立法前调研、立法中征询、立法后宣传和评估反馈的“全过程民主参与”工作闭环,保障了每一个阶段都能倾听并回应群众的呼声。

机制创新提效能,“民意速办+立法观察”解民忧

“小区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充电安全隐患大”“物业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这些民生诉求,如今在福田有了新的治理路径。福田区人大常委会联合福田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政数局,探索创建“民意速办+立法观察”工作机制,设立民生诉求质效“每周一评”立法观察点,并组建立法观察团对民生诉求工单进行评议监督,推动民意办理从“解决一件事”向“完善一类制度”深化。

图片

立法观察团不仅从立法层面提出建议,更深入分析同类诉求工单、联合职能部门实地调研,形成立法意见书提交至福田“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例如,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观察团通过梳理数百条工单发现,“停放点位不足”“充电设施短缺”“管理标准不统一”是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进而提出在后续立法中完善管理机制、标准、规则等针对性建议,推动从源头系统性化解民生难题。

截至目前,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已开展4场立法专场评议会,共征集涉及物业管理、噪声污染防治等意见建议数十条。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这一机制实现了“民生诉求”与“立法需求”的高效对接与双向转化,更推动形成了“民意引领立法、立法回应民生”的良性循环,让治理更精准、民生更暖心。

数字赋能促升级,“数字人大”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不用跑现场,在手机上就能提意见,太方便了!” 福田居民刘女士通过“数字人大”平台就可以对《深圳经济特区禁毒条例(草案)》提出建议,真切感受到立法工作就在身边。

作为广东省“数字人大”四个试点区县之一,福田区人大常委会自2024年初起,积极搭建线上民意接收处理平台,新建了35个线上联络站、立法联系点,全区370余名人大代表全部入驻进站,实现“实体站+网上站”全覆盖,意见建议办结率100%。

2025年,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立法征询工作中的应用创新,推出数智员工“福小立”,对群众意见的征集、整理与反馈实现流程化、数字化管理,有效提升立法意见汇总、比对和反馈效率,助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提质增效。

图片

“从公园条例的民生温度,到民营经济立法的精准护航;从‘民意速办+立法观察’的机制创新,到‘数字人大’的智治升级……我们坚持以福田‘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依托,广泛倾听民声、高效汇聚民智,让越来越多来自群众的‘金点子’搭上国家立法‘直通车’,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中深深扎根、枝繁叶茂、结出硕果。”福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宏表示,“数字人大”如今已成为福田区人大常委会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群众可随时通过平台提交立法建议、反映民生诉求,人大代表则在线履职、精准回应,提升了民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图片

来自基层、参与便捷、原汁原味、直接通达,未来,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立法“直通车”、民主法治“展示窗”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金名片”,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蒋清君

通讯员:郑瑜平 任冠元

福田人大供图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