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2025年9月23日A01版。
始祖鸟联合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策划“升龙”烟花秀一事,持续遭受质疑。9月22日,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组目前还在调查处理此事。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工作人员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领导正在处理相关事宜。”
南都此前报道,近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的喜马拉雅山放烟花,被大量网友质疑会造成对高原土壤植被生态的物理干扰、污染大气和水体,消息引发热议。
相关视频显示,五颜六色的烟花沿着喜马拉雅山山脊绽放,形成“龙”的形状。南都记者了解到,该艺术项目名为《升龙》,以三幕烟花在山脊间点燃,“呼应龙文化与‘生生不息’的精神”。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该校游牧研究中心研究员华旦才让告诉南都记者,“生物可降解材料在高原环境中不一定能被降解,此举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9月21日,“云端珠峰”公众号通报称,9月20日,《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网民关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蔡国强工作室、始祖鸟也于同日发文致歉。
喜马拉雅烟花秀。
“一场完全没有必要的表演”
9月22日,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笔名“顾有容”)。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植物学和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工作的他,用深入浅出的科普语言撰写了《在青藏高原用烟花炸了一座山,始祖鸟和蔡国强错在了哪儿?》,引发大量转载。顾垒谈到,如今影响已经造成,公正的评估和实质的弥补举措才是更重要的。
“这是一场完全没有必要的表演……实在应该引以为戒。”从9月20日至今,顾垒已经连续3日就“高原烟花秀”发声,并撰写长文,详细论述了该项目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文中提到,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或许没有之一。主办方在公告中提到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等,在这个特定环境未必适用;所谓的预先制定“预防——监测——恢复”全链条方案,“确保不留生态隐患”,只是一句不切实际的承诺。
“有人或许会说,西藏那么大,表演所在的地方也不在保护区里,区区一座山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说法不对,看似平平无奇的一座山,也是脆弱的高原生态系统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能如此轻易地加以破坏。”顾垒谈到,如今影响已经造成,公正的评估和实质的弥补举措才是更重要的。
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他对此做了更具体的介绍。
首先,在后续评估中,相对容易做的是高山草甸破坏程度的评估,“直接去现场看看被破坏的面积,以及破坏的形式。比如说,有多少处是草毡层被破坏,有多少是地下的母土暴露出来,还有水土流失的程度等,这些是很直观的。”再者就是关于废弃物排放方面的调查,可以对地表及水体进行取样,直接看到烟花燃放之后,有多少物质留在了地面,有多少进入了水里。
至于野生动物的破坏程度,则需要知道这个地区以前的情况,与烟花燃放后的现状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结论。“不过,也许可以通过和周边其他类似生境下的情况做对比,得到一个相对可靠的值。”
谈到如何消除对当地植被、动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还原或者弥补,顾垒对南都记者说,自己的看法比较悲观,“我觉得自然恢复很慢,人工修复也不见得快,而且并没有什么成本低、见效快的办法。只能尽力去做。”
作为高原植物研究者,他尤其不想看到那种随意引入外来物种的“修复方式”:“什么波斯菊、孔雀草的种子,随便往那儿一撒,等这些‘皮实’的植物长起来,还形成了花海,就认为是‘生态修复成功了’,这就不对了。因为它们是外来物种,可能有物种入侵的风险,并且和当地的景观也是格格不入的。”顾垒建议,让懂高原、懂植物、懂生态的专业人士做主导,不要在修复过程中造成新的问题。
南都融媒出品
记者:侯婧婧 冯奕然 见习记者 李思涵
编辑:董晓妍
制图:董晓妍(即梦AI)
设计:崔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