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维”黑产盯上股民,证券投顾行业如何强化恶意维权治理?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5-09-23 16:09

2024年1月至今,A股市场新开户数量一路蹿升,越来越多投资者“跑步进场”。部分投资者在行情助推或营销攻势下,购买了投资顾问服务。而随后,这些新股民的情绪也往往被行情的涨跌起伏牵着走,更不淡定的是在投顾服务方面投入了真金白银的投资者。

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市场行情变幻莫测,涨跌之间,一批机构和个人盯上了这些投资者,他们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名,诱导证券投顾公司的客户办理退费、代客投诉等业务,并从客户退费中抽取30%至50%的提成,美其名曰“手续费”,甚至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代维”黑灰产业链。其中,不乏不法机构或个人组织人员恶意投诉,敲诈勒索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已有案件被破获。还有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泄露或购买个人信息,展开代理维权业务。

一个投诉乖乖全额退费?

小心被套取个人信息

“投顾不靠谱都是忽悠人”“一个投诉,乖乖全额退费”“投顾费用,一招退回”……在社交平台,用这样的文案吸引投资者点击的帖子比比皆是。南都N视频记者留意到,发布此类帖子的主体大多数是一些声称自己是律师的个人号,也有少量机构账号,如“x律在线”“xx律师帮你”“xx律所x律”“xx法先生”“xx索赔服务”等。

根据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一旦在此类帖子下回复留言,就会有大量账号主动前来私信询问是否需要投顾费用退款服务。例如,其中一个名为“x律在线”的账号询问涉及多少费用,交费时间是否仍在三年服务期内,是否留存有相关付费凭证、聊天记录等,随后要求南都N视频记者发送前述材料,称下一步将对相关材料进行审理,并签订委托合同。调查中发现,各家所收取代理费用不同,收取节点也不同,大部分会承诺“先办事后收费”“不退款不收费”等,当问及代理费用,有机构回复称根据投顾费用金额有一定浮动,但大多数收取投顾费用的30%。

“你没有专业方法,他们是不会给你退款的!”在咨询中,大多数机构会用类似的话术PUA寻求帮助的投资者。有投顾行业人士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这些机构主要就是利用信息差牟利,甚至一些退费机构还会引导客户通过发帖逼迫投顾公司就范。 

除了这些有组织的法务公司,也有一些个人博主试图复制这套“投顾退费生财路径”。南都N视频记者留意到,一位拥有几十万粉丝的财经类博主长期关注炒股,也在其账号开通了付费会员VIP群,如果花费几百元成为会员,也可以在VIP会员群里学到这套“投顾退费教程”。

行业人士指出,参与此类“代理维权”活动,客户面临极高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非法利用。这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挤占了正常的企业客服与投诉渠道,最终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难得到有效保障。

诱导投资者参与有“套路”

“代维”机构呈专业化发展趋势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证券投资的“代理维权”活动已经形成了几种固定套路和模式。其中一种是网络引流模式,代理维权机构在各种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广告,以投资者口吻编造“受骗”经历,围绕“服务费”“亏损”等关键词,展示虚假索赔成功案例吸引投资者,进而获取联系方式,诱导其签订委托合同。

有行业调研显示,还有两种“代维”展业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一是信息窃取模式,即通过非法渠道,如暗网公民信息买卖、技术手段爬取等非法获取客户信息,再由所谓“业务员”电话联系客户,教唆其参与非法“代维”活动。二是内外勾结模式,“代维”机构与投顾公司内部员工勾结,获取客户名单和信息,再诱导客户进行维权。

一家广东证券投顾机构人士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某投资者在服务到期后,收到自称“专业法务”的电话,对方称可帮其全额退回之前缴纳的投顾服务费,理由是公司存在虚假宣传、未达承诺收益等。该“法务”引导投资者以向监管部门投诉相威胁。公司在处理过程中,发现该投资者此前服务期间反馈良好,且投诉话术与近期多起投诉高度一致。经内部排查及与其他公司交流,判断为代理维权机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投顾行业人士指出,目前证券投资领域“代理维权”活动已经向组织化专业化发展部分机构内部有明确分工,包括获客团队、投诉团队、法务团队等。同时,呈现出手段多样化趋势,除传统网络引流、信息窃取外,还利用自媒体平台监管漏洞,通过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编造“凄惨段子”诽谤投顾公司,或者与部分网络大V合作,借助其影响力诱导投资者维权。此外,代理维权机构反侦查能力强,此类机构通常注册众多公司,且不使用实际地址经营,一旦某个窝点被捣毁,能迅速另起炉灶,增加执法部门查处难度。

退费率投诉率激增

恶意投诉扰乱行业正常发展

据媒体报道,目前,证券投顾代理维权已经呈现“黑产”化发展趋势,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代理产业,以此为业者也有丰厚的收入。据一位该产业从业人士透露,在这个领域营收最高的三家公司年收入均超过5000万元,净利润也都突破了2000万元。而证券投顾行业却在这一黑产的扰动下,面临客户投诉量不断增长的严峻形势。

根据中证协对57家展业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退款和客户投诉量越来越多,远超行业28%的营收增速。如果考虑2024年数据,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更有数据指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退款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提升了41.3%,客户投诉量逆势增长290%,以上海地区为例,2022年-2024年期间证券行业相关信访数据增长了833%。

“从2021年起,公司退款率就开始因‘代理维权’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在此之前,公司退款率处于相对稳定水平。”上海一家投顾公司业务总监张强(化名)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恶意投诉对我们的业务也造成了连锁反应。”据其透露,一方面是成本支出增长,另一方面是运维人力增加。公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应对恶意投诉。包括组建专门的投诉处理团队,与客户沟通解释等;同时,因应对投诉导致的时间成本增加,影响了公司正常业务开展效率;此外,为防止客户信息泄露加强系统安全防护也带来了额外的技术投入成本。“更大的问题在于品牌形象受损,部分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可能因看到投诉信息而对公司产生质疑,降低对公司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公司业务拓展和客户获取。”张强这样表示。

这些恶意投诉不仅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据媒体报道,证券投资咨询行业退费金额持续攀升,年退费金额从2021年的13.48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2亿元,黑灰产从中非法获取营业收入超3.84亿元。恶意代理维权成为行业退费金额攀升的关键贡献者,相关案例数据显示,其中恶意投诉造成的退费占比从2022年的45.6%上升至2024年的51.4%,对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多方协同防御成关键

构建恶意维权治理体系

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断升级,当前证券行业恶意维权治理仍面临不少难点和挑战。

“信息隐蔽是一大难点。”张强认为,“代理维权机构获取客户信息手段多样且隐蔽,如非法购买等,公司难以实时监测和发现客户信息泄露源头。同时,其与客户沟通往往通过网络平台、加密通信工具等,增加了公司获取相关线索的难度。”比如,一些代理维权机构已经开始与境外势力勾结,或在境外设立据点,利用跨境网络进行活动,增加监管和打击难度。

他还指出,还有部分代维组织不再使用公司名义对外展业,亦不再签署所谓的咨询服务协议,对外由“业务员”以个人名义直接指导客户投诉退费,将“公司职务行为”转变为“员工个人行为”。相应地,相关法律风险全部转嫁到“业务员”个人。不过,当前对“恶意维权”的法律定性还比较模糊,因为代理维权行为涉及多种违法犯罪行为,如敲诈勒索、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给法律定性带来困难。

当然,整治证券投顾维权乱象,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已经出手了。8月初,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披露,在湖北等地警方协助下,联合上海嘉定公安分局成功侦破一起敲诈勒索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案件,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查证非法获利600余万元。

图片

上海警方侦破一起敲诈勒索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案件。

如何有效遏制“代理维权”黑产链条蔓延?业内人士认为,需要内外兼修、双管齐下,也需要多方协同防御。目前,不少投顾公司已经在行动,对内加强合规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合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确保服务质量和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从源头上减少被恶意投诉的风险。同时,提升客户服务,加强客户服务团队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被代理维权机构诱导的可能性。对外,与监管部门、同行协作。据了解,近年来,已有多家证券投顾机构向公安部门报案恶意维权公司的犯罪行为,并提交大量线索,配合公安部门从严打击了多个证券投顾行业非法代理维权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为加强治理力度,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加强监管协调,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网信部门等协同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代理维权黑灰产。同时,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投资者普及证券投资知识、代理维权风险以及正确的维权途径,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减少被代理维权机构误导的可能性。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熊润淼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