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气氛组”擂鼓助阵,全球AI精英“论算”琶洲……9月23日,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生态赋能大会在广州琶洲举行,现场揭晓各类奖项,发布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院士专家齐聚,共议人工智能新未来。
本届大赛以“算法领航 琶洲奋进”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日本、肯尼亚、法国、美国、新加坡、意大利等全球30余个国家的8131支团队同台竞技,创下中国算法赛事规模之最,向世界发出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国之音”。
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生态赋能大会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高手云集、跨洋互动
参赛规模创新高
本届大赛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聚焦真实产业需求、创新市场化办赛模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名片”、集聚全球智慧的“新窗口”、科技企业涌现的“新平台”。
大会现场嘉宾云集、星光熠熠,工信部、广东省、广州市等有关领导出席并致辞,来自全球的院士专家、行业精英以及600多家企业共同见证这一年度盛会。
据悉,琶洲算法大赛已连续举办四届,自2022年启动以来,完成从“破冰”到“国内顶尖”的跨越。本届大赛的国际参与度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参赛范围创历届之最,形成了“立足湾区、联动全国、辐射全球”的格局。全球共有来自30个国家的顶尖团队积极参与,8131支队伍报名参赛、增长35.4%,其中海外地区队伍达651支、增长26.9%。国家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占参赛企业的比重达60%,QS全球前10的高校有6家参赛,140家全球前100高校队伍报名,包括麻省理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此外,大赛还首设“国际AI赛”,实现中外算法精英巅峰对决,搭建人工智能合作“金桥梁”,成功构建起跨越国界的顶级技术交流与协同创新网络。“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全球AI创新的超级连接器”,参赛的国际团队表示。
活动现场,颁布“国际AI赛”获奖名单(主办方供图)。
本届大赛首次启动的“全运会”全民AI赛也是一大亮点,以“未来全运,科技跃动”为主题,向全民发出邀请,鼓励公众使用生成式AI生成作品,吸引1329支队伍参赛,各有10支队伍获得最佳创意奖和最受欢迎奖,真正实现了“开门办赛”,让人工智能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群体。
专业性、权威性引领
创新成果“爆发”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大赛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也同步提升。
本届大赛精准聚焦算法领域,通过前沿赛题与高价值成果转化,全面凸显赛事的技术深度与行业影响力。例如,AI创新应用赛推动软件应用赛和智能硬件赛双轨并进,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数智元宇通过搭建动态影像实时处理技术,研发微创外科术中导航系统,为主刀医生提供路径指引和提示预警,填补了国内该领域产品的空白;北京智源研究院发起OpenSeek开源计划,期望借助大赛的技术众创模式,挑战超越DeepSeek的下一代大语言模型,成为本届大赛的“明星赛题”。
最终,本届大赛共有183支队伍进入决赛,82支参赛队伍获奖。值得注意的是,琶洲算法大赛组委会正式成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官方提名单位,大会更是首次将表现优异的选手纳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推荐名录,彰显了大赛举荐英才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吴文俊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设立,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象征。公开信息显示,“吴文俊奖”提名权限,除了琶洲算法大赛组委会外,其他8类都是国家级或省级的权威单位。此次列入提名标志着琶洲算法大赛在专业性和影响力上的重大突破,也体现了业界对大赛在推动人工智能算法创新与应用落地方面的高度认可。
大赛重磅还组建了院士级评审天团。由戴琼海院士、陈俊龙院士、魏少军教授、谢胜利教授等领衔,汇聚来自高校、龙头企业及投资机构的百余位资深专家,确保评审工作权威、严谨。评审机制强调“技术+应用”双维评价,既关注算法创新与性能,更侧重其在实际业务中的适用性与落地潜力,让获奖项目的产业价值和转化效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实用性导向鲜明
推动创新与产业“零距离”
本届大赛还突出“为用而赛”,聚焦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与堵点,以真实场景驱动算法创新与落地应用。
会场外,特别打造了30米长的“产业星光大道”,展示了大赛及琶洲的大模型创新成果。具身智能、脑机接口、数据产业、大模型前沿技术等主题分论坛在当天热烈开展。大会路演环节吸引70家投资机构参与,为创新成果与资本对接搭建高效平台。
会场外设立“产业星光大道”,展示大赛及琶洲的大模型创新成果(主办方供图)。
动易科技作为“因赛结缘”的典型代表,在关注到算法大赛的理念和影响力后,今年6月毅然在琶洲成立全资子公司,选择将其自研的全球首款全身摆线关节机器人在琶洲首发。“琶洲算法大赛是算法领域的权威赛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硬件及算法方面的顶尖实力。”动易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板块,开设由哈啰、电信等企业自主承办的13个品牌杯赛,为企业解决“高价值、高难度、高频发”的真实痛点。“我们找到了破解关键基础设施智能化难题的金钥匙”,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方电网连续两届作为命题企业,已将大赛作为解决业务堵点的平台,与赛事优选团队建立长期合作,促进了在新能源汽车车桩分配、企业碳排放核算等领域的创新。
源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创业团队光影焕像,携其自主研发的“三维物体与场景生成基座模型”参赛。该技术不仅能生成3D场景,更实现了场景内每个物体独立可交互,将传统需数周完成的3D建模工作缩短至几分钟,颠覆了游戏与影视行业制作流程。通过大赛,光影焕像已与多家游戏企业对接,正筹备在琶洲注册公司,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成效显著、赋能产业
琶洲成人工智能创新“新灯塔”
通过以赛促创、以赛促产,琶洲算法大赛成效日益凸显。大会现场首发了多项重大合作与创新成果,顶尖专家带来的主旨演讲深刻洞察行业未来,现场创新思维激荡,共识与信心不断凝聚。
凭借独特的“超拟真语音合成技术”,初创企业广州烁谷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闯入了总决赛。其创始人表示,这一成绩离不开琶洲优异的创新土壤,“琶洲的创新活力与政府对人工智能,特别是对初创企业的高度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宝贵环境。”
广东省科技厅评审专家、深圳成电大为资本董事总经理和进,已经连续四届参与琶洲算法大赛评委工作,在谈及算法大赛的感受时哽咽落泪,他表示:“我为这些创业者、科学家而感动,请相信我们,给我们一点时间,中国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能够造福人类与社会,也期待全球用户能对中国人工智能团队未来的成果抱以信心。”
近年来,海珠区以琶洲算法大赛为突破口,牢牢夯实“算法、算力、数据”三大根基、做强大模型技术“主干”,结出“用起来”的AI产业之果,落地行业大模型项目超170个,引育大模型备案项目27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推动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带动2024年海珠区GDP总量突破300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增速连续两年领跑全市。
琶洲正以惊人的创新活力,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向世界展示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中国方案”和“琶洲速度”。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