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桦加沙”来临前,江门市台山水步镇新娘房农场闭门谢客,80余名农场员工和志愿者投入到忙碌的防台风工作中,将花盆成批装箱搬入自制的防风棚中,并将温室大棚的薄膜撕下来以减轻风阻。9月23日,农场老板戴丕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希望防风棚能扛住“桦加沙”,“我们努力做好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温室大棚。
据了解,江门市台山水步镇新娘房农场是集休闲娱乐、美食美景、户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科普基地,农场现有苗圃生产基地1200余亩,温室大棚8万多平方米,年产各类盆栽200多万盆。农场在经营农业生产的同时,将生产种植基地打造成为农业及园艺知识科普培训基地。
9月23日,新娘房农场老板戴丕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农场员工用了3天时间做好各项应对台风的措施。
两天前,从天气预报中了解到台风“桦加沙”的登陆路径后,戴丕立即组织员工落实农场的防风措施。他先让经销商“尽量一次性多拿一些货,减轻库存压力”,再让员工将半成品的绿植成批装箱,搬入防风棚内,并将遮阳网的绳子绑紧,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全部撕下,以减少风阻,“降低台风对大棚的破坏力”。
农场约有50名员工,面对8万多平方米温室大棚的防风工作一筹莫展,戴丕向水步镇政府求助,当地立即为其派遣10来名志愿者,他又联系到20多名高校学生帮忙,“幸好有这些热心志愿者的加入”。
尽管时间仓促,三天只来得及处理不到一半的绿植和塑料膜,戴丕还是比较乐观,“损失大大减少了”。
志愿者帮忙搬花盆。
戴丕特别提及,此次应对台风用到的防风棚是农场员工用铁管和篷布自制而成,“我们还申请了专利”,这也是他吸取台风“天鸽”和“山竹”经验教训后反思形成的智慧成果。
他说,2017年,“天鸽”来袭,农场没有做任何防风应对措施,导致当时10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被吹倒。2018年,面对来势汹汹的“山竹”,他提前一天半做好应对,租了11台大货车停靠在农场,将部分绿植全部装入车厢,并将大棚的薄膜弄破,后来他统计损失比“天鸽”时减少了一半。
自制防风棚。
“台风天临时租车不一定好租,那么,能不能把货车车厢搬入大棚?”2019年,戴丕想了个抗台风的土办法,让员工用铁管搭起“车厢”架子,再装上货车的防水篷布,在温室大棚中自制一个仿车厢的防风棚,“一旦有台风来了,就把绿植移入棚内”。
2022年,这个自制防风棚曾在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场几乎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戴丕期待防风棚能扛住超强台风“桦加沙”,“我们努力做好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剩下的看天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婷
编辑:韦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