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做咖啡奶茶、机器自动炒菜,早在2018年左右就已在各类科技展会上亮相,其后更是成为各类展会提供“科技感”新奇体验的常客,但在日常消费场景却迟迟未见大规模推广,商业化难题在哪?如今是否有所突破解决?
在千行百业中以新技术谋求新商机,是广东这块创新、商贸热土的“拿手好戏”。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密集走访了广州十余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企业,推出“AI+商业化看广东”系列报道。
本期,两家来自广州的餐饮机器人研发企业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随着供应链国产化、标准化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AI大模型等智能化技术带来的功能提升,饮品机器人、烹饪机器人市场或将在一两年内迎来商业化爆发。
全国产化配件带来成本大降
一座咖啡小站或将卖5万元以内
一台机械臂自动取杯,举至出液口,机器自动制作咖啡等饮品,待满杯后,机械臂取下打包、移送至出餐口,全程2分钟左右,无人工参与,丝滑、平顺。
酷库智能机器人制作咖啡。
在位于广州番禺的酷库智能机器人公司内,摆放着多台机器人咖啡、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奶茶小店,随时能为来访者做出口味多样、还可带有各种印花造型的饮品。其中,一台带有十五运主题视觉的机器人咖啡小站最为吸睛,这也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十五运期间,酷库机器人将在场馆内给人们带来全自动的现做饮品体验。
广东酷库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CTO李雍丞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在东北从事过工业机器人,因为觉得“服务机器人更有趣、市场空间更大”,2016年他来到广州创办了酷库智能,成为中国机器人现做饮品的先行者。
“机器人做饮品不仅可以确保饮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还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把节省下来的成本更多让利给顾客。”李雍丞说,同时,机器人饮品小站还具备实时视频监控和高频定时自动清洗功能,从而提高饮品制作的卫生条件。
酷库智能机器人全运会主题小站。
为何机器人现做饮品有多般好处,也已早在2018年前后就能在各大展会中提供尝鲜体验,但近年来迟迟未能大规模推广开?对此李雍丞表示,设备成本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2018年的时候做一台饮品机器人小站大概要花上五六十万。”李雍丞说,彼时,很多设备的零部件,包括成本占比最大的机械臂,都需要采购国外产品,价格颇高,这就使大规模商业化难以跑通。
近年来,李雍丞一方面在不断进行智能饮品机器人的功能验证和体验升级,另一方面也在大幅推进成本下降至可供商业化水平。“目前我们的机器人饮品小站全部都使用国产化配件,包括机械臂,其中有70%左右都是广东本地生产,一些咖啡机部件则是在江浙生产。”李雍丞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说,如今一台饮品机器人小站售价已降至9.98万元,“估算平均10个月即可回本。”
这已达到目前市场上投资饮品开店较快的回本水平。在此基础上,大规模商用已成为可能。李雍丞告诉记者,今年来公司订单已有300%的大幅增长,但目前市场整体规模还很小,预计在明年或后年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目前公司已有开设规模化生产线的打算,并有望进一步通过规模化生产将单机成本压至5万元以内。
17年研发打造机器“大厨”
从团餐入手跑通商业化
同样位于广州番禺的爱餐机器人公司内,临近午饭饭点,员工食堂里一台台并排摆放的机器“大厨”正用鲜配菜炒出辣椒炒肉、滑蛋、毛血旺等各式菜肴。在这里,不管是员工日常用餐,还是访客嘉宾围桌吃饭,都是来自爱餐机器人“大厨”的出品。
爱餐机器人员工餐厅后厨,由一排炒菜机器人使用鲜配菜进行烹饪。
“我再怎么说都不直观,大家亲眼看,亲口吃,一吃就知道好不好。”爱餐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何光对自家产品颇具自信。“我们与市面上一些所谓做炒菜机器人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采访中何光反复强调,这份自信来源于公司长达17年专注烹饪机器人研发的持续深耕。
“中式美食烹饪机器人一定要由中国人发明”是爱餐机器人三位创始人创立这家公司的初衷,据了解,自2009年全面投身智能厨电领域以来,三位创始人带领团队攻克了中餐自动化烹饪中的多项核心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味霸”炒菜机器人、“火烈鸟”蒸烤箱、“烈雁”油炸机等系列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已申请国内外专利60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超百项,核心模块自主化率超过90%。
爱餐机器人现场制作的辣椒炒肉。
与不少炒菜机器人公司热衷于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新奇的机器人炒菜体验不同,爱餐机器人的商业化尝试一开始是面向商用场景,并已取得该场景下不少市场认可度。据了解,爱餐机器人的相关产品已进入包括部队后勤、学校食堂、员工餐厅、连锁餐饮等全国超300个商用场景,并出口至欧美、日韩、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市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00万元。
据介绍,爱餐研发的商用烹饪机器人有多种优势,首先是做菜效率高,最大型号单次可烹饪最多17kg食材,一小时供餐能力达250人;同时通过整合全链条,也能显著提升食材利用效率,减少厨余垃圾30%、食物浪费20%;最重要的是,菜品口味得到终端用户认可,不少员工食堂、学校食堂的用餐者反馈菜品口味好于原先食堂供应的菜品。
爱餐公司内展示的未来家庭自动厨房集成方案。
对于日后走向家用,爱餐机器人也已经进行了产品布局。在爱餐机器人公司内,何光向记者展示了一台尚未投放市场但已有内部定价的家用台式机“味霸 天使”,其机身尺寸与一台家用单开门小冰箱类似,高度71cm,每次可烹饪150-500g食材,1小时供餐能力10人份,适合家庭使用。用户可以自行投放配菜、自己购买油盐酱醋等调味料加注,通过机器的交互屏幕点选多种菜单制作,同样可以实现无油烟现炒菜、全机自清洗等便利功能。
AI智能化加持
餐饮机器人将再进化
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发现,这两家广州餐饮机器人企业均长年深耕餐饮机器人领域,不断进行技术研发积累、开发产品并进行市场验证,而在他们看来,近两年餐饮机器人或将迎来真正的商业化规模应用爆发期。除了成本下降到合理范围、市场配套和条件越来越成熟外,AI大模型等智能化技术与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的结合,也给了餐饮机器人进一步进化的空间。
首先共同点在于,智能化技术的引入能提高餐饮机器人出品开发的效率,帮助提供定制化产品,并加强产品后台运维管理系统的服务能力。例如李雍丞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在引入AI大模型后,饮品机器人系统能够快速学习市场上的热门饮品做法并提供给店主进行快速验证,大幅提高传统饮品店的产品开发效率。
何光也对记者表示,智能化技术的引入能让机器人菜谱走向“无限菜谱”。2024年,爱餐机器人提出了“录味机”的概念。“我们希望爱餐开发的新物种会像录音机、录像机一样,成为一种跨时代的发明。”何光说,“录味机”将是对舌尖上的味觉信息进行精准记录、存储、复现与传播。
家用版爱餐机器人(尚未上市)菜谱。
站在2025年下半年的时间节点,两家企业负责人都对餐饮机器人的市场增长前景十分乐观。据悉,在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00万元的基础上,爱餐机器人预计2025年营收将突破2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迭代与国际化布局,计划年产数字厨电3000万台,拉动产业链产值超1.5万亿元。
李雍丞也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广州拥有的完备制造业产业链、活跃的商业应用市场以及前瞻务实的政策扶持体系,为产业集群提供了最佳的土壤和气候。酷库智能目标凭借领先的技术生命力和产品化能力成为广东饮品机器人的“链主”企业,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在广东形成一个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高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